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广东一男子携带电瓶车电池进电梯后,电瓶突然爆燃,火光吞没轿厢。该男子因大面积烧伤等原因,在经历了26天痛苦折磨后,不幸离世。无独有偶。2021年5月,成都某小区也曾发生业主推电瓶车进入电梯后爆燃导致多人受伤的事故。
安全无小事,生命重如山。电梯本应是安全便捷的垂直交通工具,却因一块小小的电池,瞬间变成吞噬生命的“帮凶”。如何减少此类悲剧发生?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对电池质量的监管。目前市场上的电池产品良莠不齐,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电池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规范电池使用和携带也至关重要。社区和物管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让居民充分认识到电梯内携带电池的危险性,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同时,还应设置专门区域以满足充电需求,从根本上杜绝居民在电梯内携带电池的行为。此外,电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也不可忽视,有必要在电梯内安装烟雾报警器等设备,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必不可少。近年,部分地区已通过立法明确禁止电动车以及蓄电池进入电梯,如今年6月实施修订后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增加了“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者其蓄电池进入电梯轿厢”的规定。笔者建议,对于尚未出台相关规定的,要尽快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标准;对于已经出台实施相关规定的,务必强化执行。
目前对于电动车进入电梯的危害,各地政府、职能部门、物业以及公众已有相当认识,通过各方努力,电动车入电梯的现象已大幅减少。而对人员携带电瓶进入电梯的行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笔者呼吁,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此类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