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魏杰 文/图
8月27日早上8点刚过,泸州市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红星村的烤烟种植基地里,背着背篓拿着捆扎的烟农沿道而行,错落有致的烤烟土地颇为壮观,宽大的烟叶正慢慢变得微黄,即将迎来丰收。
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烤烟种植基地。
早上9时,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徐波准时带着农户来到烤烟基地。“有些成熟的可以采摘,一定要保证质量哈。”他给大家讲解了注意事项后,便围着近50亩的种植基地转了起来,看到杂草,他弯下腰拔起来随手丢进背篓里。
烤烟,是马嘶苗族乡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当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展以同心村、鑫和村和红星村等为主,连片集中规划种植烤烟,以一片叶子带来产业发展机遇。
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烤烟种植基地,部分烟叶已变黄,即将迎来丰收。
“我们这里地处乌蒙山北麓,土地适宜,气候绝佳,平均温度高于20℃的气候超过5个月,非常适宜烤烟生长。”徐波介绍说。
尤其是2022年以来,马嘶苗族乡推行“党建引领、班子带头、产业联盟、资源共享”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结合以往种植经验,规划“一区两园多点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将传统优势产业烤烟种植区划归种养循环发展示范园,连片规划,探寻产业发展路径。
目前,产业联盟、资源共享的优势逐步凸显,马嘶苗族乡受益的村子先后形成了超百亩连片烤烟地10余处,连片烤烟地逐渐成为马嘶又一个风景点。
“我们家种植烤烟已经有30多年了,今年在同心村种植了烤烟240亩,以前我们每年都会在周边找人帮种苗、收摘、烘烤,这些工人的工资按天按量结算,去年光是工资就发了20多万元。”马嘶苗族乡烤烟种植大户罗海波这样说。
通过延伸产业发展模式,马嘶苗族乡多家烤烟种植大户先后都与附近空闲劳动力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今年更是在原先附近雇佣的基础上,探索进行“村村联建、资源共享”,将有意愿、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空闲劳动力、临近村空闲劳动力吸引过来。
前不久,马嘶苗族乡养马嘶社区召开了一次群众例会,动员在社区居住的闲置劳动力到家门口的烤烟种植基地就业。“今年在大户的带动下,仅烤烟收割这两个月,就可为就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马嘶苗族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烤烟。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烤烟生产上,马嘶苗族乡始终坚持“全过程介入、全路径指导、全政策支持”的方式支持和发展传统产业,培育本土烤烟种植能手20余人,熟练掌握育种、移栽、烘烤技术的能人100余人。
“以往我们自己烤房烤的烤烟,烤着烤着就煳了,烟点那边告诉我们质量不过关,价格很低。”在前不久组织的一次培训会上,散户烟农提出问题。
如何破题?今年,为了有效化解烟农烤烟烘烤升级提质难题,由乡农服站牵头,申报资金、筹措款项,统一建设了一批新式烤房,同时,探索由村集体经济公司将这些烤房出租给烟农,租金用于烤房的管理维护,逐步探索形成“村集体经济+大户+散种农户”和谐共赢的局面。
烤烟工坊。
“马嘶苗族乡今年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2600亩及以上,发展种植大户50余户,亩均产257斤,总产值突破千万元大关。”马嘶苗族乡烟点负责人预测。
马嘶苗族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当地将尝试鼓励农户采取合作社或者小型家庭农场的形式,提高烟叶产值产能,让更多当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家门口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