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16年做好帮扶“小事”,村民曾联名写信请求他迁户口

2024-08-28 19:42: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阿坝观察 万可枫 四川在线记者 王攀

“这个暑期,村上游客挺多的。”尽管暑期临近尾声,游客人数有所减少,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凌,仍带着村两委干部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保障游客和村民安全。

邹凌原本是天津人。曾经,649名村民联名给当地政府写信,希望把邹凌的户籍迁入渔子溪村。信中还写道:“我们愿意凑钱给他买房子。”

是怎样的深情厚谊,让村民们想让邹凌成为渔子溪村民?

跨越千里挺进震中,与村民定下诺言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远在千里之外的天津,已从部队退役19年的邹凌,立即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和6名退役老兵组成的救灾小分队。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一是作为军人,救助老百姓是我的本分。二是想尽自己的力量来回报社会。”邹凌回忆。

瞒着家人,邹凌带着小分队和救灾物资,向着震中进发!

从德阳绵竹市,到成都都江堰市,再到震中映秀,余震不断中,危险包围下,他们以命相搏。6个重灾镇、2000多户受灾群众,领到了他们送去的救灾物资。

在映秀镇渔子溪村救灾时,他发起成立了天津泰达蓝盾集团抗震救灾临时党支部,帮助渔子溪村进行基层组织工作,并把全村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开展自救。

高强度的抗震救灾,22天的连续奔波,邹凌因过于疲劳,晕倒在渔子溪村的废墟上。村民们急忙找来了抗震救灾的军医,经过数小时的抢救,邹凌才脱离危险。

“大灾大难中,患难与共时,我们的感情是在这种背景下结下的。”在邹凌看来,他与渔子溪村村民的感情,是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当抗震抢险告一段落,邹凌准备离开渔子溪时,村民们把从废墟里扒出的腊肉、一针一线缝制的鞋垫塞到他的手里,依依相送,不忍分别。聚散有时,邹凌给出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会回来的。”

震后第一年的除夕,邹凌践行诺言回到渔子溪村。而在一周前,他的团队就已经把大批的物资送到了村子。他为每家每户购置了春联、粮油、肉蛋等年货,摆了40多桌“坝坝宴”,邀请全村共度新春。他的团队还搭起舞台,连线明星,举办了首届“明天会更好”映秀“村晚”。

16年间,“坝坝宴”仍在持续,数量则从最初的40桌,增加到今年的260桌。映秀“村晚”越办越红火,慰问年货也从米面粮油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过年的贺岁红包,一人不曾落下。

村民欢迎邹凌回家过年。受访者供图

发展集体经济收入倍增,村民联名请求迁户口

之所以能请村民吃“坝坝宴”,邹凌其实也颇具实力。邹凌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后,从最初几个人的团队,发展到纵跨能源、国际贸易等多个行业的跨国企业。

与渔子溪村结缘后,70多岁的老党员马锡章白血病恶化决定放弃治疗,邹凌用专车接到天津请专家治疗;自掏腰包免费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顿营养餐,为儿童提供免费营养早餐……

邹凌还捐资组建汶川映秀投资集团,建设渔子溪院落式培训基地、熊猫山泉水厂等项目,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而获得的收益,邹凌分给全体村民、帮扶困难家庭、鼓励升学参军和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他自己一分钱也没拿走。

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办的实事,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2019年,渔子溪村649名村民联名给当地政府写信,希望能把邹凌的户籍迁入渔子溪村。信中这样写道:这里的老人盼望着能经常看到他,村里的孩子们也离不开他。村里的产业发展和我们致富都需要他带领我们一起干,我们愿意凑钱给他买房子。

在村民的期盼中,2020年4月,邹凌把户口从天津迁到了映秀镇,并被推选为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此,邹凌真正融入了这方山水,他乡已成家乡。

“上任后,我就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集体经济上。我把他们当作我的家人,让我的家人都过上好日子,是我来到渔子溪村的初衷。”邹凌说。

如今,邹凌在渔子溪村建的熊猫山泉水厂,已把矿泉水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渔子溪村乡村旅游最多每日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村民收入较地震前有了明显上升。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乡村治理试点村等荣誉,也一个接一个拿下。

初心未改,邹凌还在为村子的发展奔走。“前几天我去彭州市和大邑县,考察学习了乡村振兴产业布局。”他说,当前正在和两地谈合作,有望引进新的业态,推动渔子溪村业态更丰富、景观更美丽、环境更整洁、空间布局更合理。

邹凌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受访者供图

干好见缝插针的小事,帮扶地域不断扩展

“帮助别人的事越做越有干劲,我也能读懂村民所想所盼。见缝插针地为他们做些小事,并把这些事做实、做细、做准,就是我的职责所系。”邹凌说。

但邹凌口中的村民,指的不只是渔子溪村的村民。2022年农历大年初一,邹凌来到海拔3400多米的阿坝州阿坝县麦尔玛镇,为莫哇洛村、兰措玛村663户牧民捐赠了663台定制大功率洗衣机,解决了冬天零下20多度洗衣难的问题。

村民将哈达献给邹凌。受访者供图

2022年6月10日,马尔康市发生地震,灾情查看难,他就捐无人机;缺电通信难,他就捐发电机、对讲机、充电宝;山区气候变化大,就捐雨衣、雨靴……第一批捐赠物资到达后当天,就被分发到各受灾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邹凌尽己所能帮助群众,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他十岁那年,母亲突然去世,父亲不堪打击精神崩溃,家庭基本生活难以为继。今天你家、明天他家,乡亲们“轮流”管饭。吃“百家饭”长大的邹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为家乡村民修建“连心路”、逢年过节为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和物资……

自己淋过雨,他决定为更多人撑伞。青海玉树、云南鲁甸、四川芦山等灾区,阿坝县麦尔玛镇等民族地区,都留下了邹凌帮扶的足迹。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他跋涉40多万公里,直接帮助数十个乡村30多万人次,资助上百名大学生、600多名孤儿,结对帮扶70多户单亲家庭。

帮助地方发展方面,他也在尽己所能。在博鳌亚洲论坛框架下,邹凌积极协调推动阿坝州、汶川县派代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专题会议等活动,面向国内外嘉宾,宣介当地抗震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工作开展情况。他多方奔走,促成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在四川落地,为促进地方开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