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改革先行地⑤ | 为研发“从0到1”提供金融支持,保险公司如何打消顾虑?

2024-09-08 22:05: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爱林
 

编者按

 

强调先行先试,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一条基本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不少就来源于国内部分地区的先行探索。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既要有敢于先行先试的勇气,也要有从先行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智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精神,《思想周刊》即日起推出《问道改革先行地》系列报道,实地探访改革关键单位、关键人,追问和思考先行地区的改革之道。《问道改革先行地》第一季,探访《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涉及5项改革措施的先行地区,敬请垂注。

三中全会要求

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

上海、浙江探索

加强科技保险生态建设

 

川观智库调研组

科技保险是科技金融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的作用不可小觑。

科技保险主要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等科技活动以及科技活动主体,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保险业内通常把科技保险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科技活动进行保障,一类是对科技主体进行保障。前者具有高风险特点,亦是目前探路重点;后者可通过一些财产险等覆盖,相对成熟。

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科技保险)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专业科技保险公司。近日,在位于杭州的太平科技保险总部,该公司总经理顾骁勇对调研组谈到,目前科技保险的着力点,就是为研发“从0到1”阶段提供金融支持,降低创新风险、鼓励创新研发、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实践看,科技保险面临哪些问题?要真正激活该领域,保险公司、政府机构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Part.1

保险公司需解决风险定价难题

科技保险的首创性和非标特性导致市场上产品较少,探索难度大、风险高,当下主要通过成立专家库评审项目来降低保险公司风险

根据川观智库调研组不完全梳理,从科技活动维度看,目前科技保险产品主要涵盖科研项目研发失败费用损失保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知识产权申请费用补偿保险、知识产权维权费用及侵权责任保险、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等类别。不过,无论是监管方、从业者还是学者,都普遍认为目前科技保险产品相对较少,对于科创企业“从0到1”的服务还不够。

多位科技保险从业者向调研组坦言,市场层面对科技保险了解不深,一些企业、高校、技术经理人等,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概念。认知度不高的原因,首先来自科技保险的非标特性,不同于传统寿险、财险,由于科技企业研发的独一无二性,几乎每一单保险都需要进行定制化风险定价。

“科技风险与传统风险差异较大,缺乏历史损失数据,对保险公司产品研发、风险定价和专业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国人寿财险上海分公司责意信保部负责人陈宇霞告诉调研组,该公司一直在探索科技保险产品,并希望在科技园区和承载区聚集的科创引领主阵地增设科技保险专营机构,通过“一园一方案”,因地制宜地从保险供给侧服务企业客户提升风险防御能力。

这一点无疑增加了保险公司探索该类保险的难度。从调研情况看,诸多保险公司对科技保险产品持谨慎态度。“风控能力建设尤为重要,商业模式也都是在探索阶段。”太平科技保险总精算师曹立认为。

成立专家库评审项目,是目前保险公司降低风险的实践手段。以太平科技保险为例,该公司在搭建自己的专家库,也会“挑”客户。比如,针对投保人会有项目评审的环节,针对一些颠覆性技术、卡脖子项目、保额较大项目,会邀请外聘专家进行联合评审,主要是评估企业技术层面问题。而针对一些保额较小的项目,公司内部通过自己的专业团队识别即可。

除了依靠外部专家,自身专业能力建设同样值得重视。顾骁勇认为,科技保险公司的内部人才最好懂一些产业。太平科技保险为了提升项目的评审能力,不仅对外招聘了诸多有行业背景的从业人员,还定期针对新兴行业进行研讨,了解技术的最新动态。中国人寿财险上海分公司针对不同产业形成不同专业小组,深入研究各个产业特点,以设计更适配的产品。

科技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还面临投机风险。比如,有些科创企业在研发产品阶段购买了科技保险,但这些公司发现竞争对手的产品已经提前上市,可能还会“主动”中止研发,以期获得保费赔偿。

这时候就特别考验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从调研组了解的情况看,部分科技保险公司通过“损失共享”方式来规避这样的投资风险。比如,一个研发项目总费用是1000万元,保险公司只会保障500万元,这样避免出现人为风险。

此外,还需注意保险与银行联动减低风险。从0到1的过程,由于银行风控措施,往往放贷意愿不高、放贷金额较少,这个时候保险也可以对贷款进行保险,从而缓释银行的风险,而银行则可以通过银行专户的方式,确保科技企业专款专用。

 

Part.2

政府需加强科技保险生态建设

科技保险行业协同较弱,科技保险生态不完备,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同向发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

调研组发现,由于科技保险处在发展早期,产品与需求端的适配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么炳楠认为,当前国内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保险产品主要集中于财产损失、设备损失、责任保障等传统领域。囿于科技企业类型众多、规模不一、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知识产权保护、创业和人才保障等领域的产品创新多以试点形式进行,产品数量和服务质量均较难满足企业转移风险的需求。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祝波直言,科技保险起步晚,相对于其他类保险,科技保险的保险密度均比较低,增加科技保险的保险密度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实现科技保险价值的关键。

产品的匮乏,根本原因是科技保险生态的不完备,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同向发力,加强科技保险生态建设。

么炳楠表示,要强化行业协同,不断优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科技保险发展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推动建设行业风险信息数据库,提升行业应对大型风险、新型风险的评估、定价与计量能力,并加强政府、保险公司、企业、科研院校等多方的交流与合作。

从目前科技保险企业实践看,对客户的选择,是识别风险的重要一环。

“建议地方政府牵头,会同高校、银行、科技保险公司等一起,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梳理科技企业名单,科技保险公司再进行定制化的服务。”顾骁勇说。这个过程,需要当地科技局会同各方力量,筛选出真正优质的企业进行扶持,整合金融资源精准发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

目前,各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存在差异,因而对客户的选择有所区别。但针对保额较大的标的,或者是针对一个产业群的保障,需要更多保险公司同向发力,缓释保险共同风险,助力科技企业发展。

因此,成立共保体就有意义了。此前,浙江嘉兴组织了嘉兴市科技保险试点共保体服务采购项目,以嘉兴人保、太平科技、太保、平安、国寿财险五家承保人组成共保体成功中标,按照比例式分配保额,形成“嘉科保”一揽子保险产品组合。截至2024年6月,该共保体共承保354家科技企业。

“探索成立共保体形式,保险公司群策群力设计产品,既可以分散保险公司的风险,也可以形成合力支持当地产业发展。在共保体设计层面,参与公司可以采取入围制,形成一揽子科技保险产品组合去承保科技企业。”顾骁勇说。

执笔:川观智库研究员  罗韬  熊筱伟

设计:周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