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丨“出走”耕地回归记

2024-09-17 19:56: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9月,眉山市洪雅县止戈镇安宁村,刚收割完水稻的田野里,部分区域已经翻耕,村民正在田间栽种川芎,村民张雪松也是其中一员。一年前,张雪松将家里的3亩地,通过县平台公司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刘兵。

10余年间,这3亩地的“身份”经历了两次转变——从耕地变园地,又变回耕地。地里的产出物也经历了“换装”:水稻—茶叶—稻药轮作。更为关键的是,这3亩地还“改头换面”变了模样。

耕地为何“出走”?又为何“回归”?近日,记者来到安宁村进行探访。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小田”变“大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王若晔 摄

耕地“出走”

村里近四分之三耕地转种经济作物

安宁村位于青衣江畔,是浅丘地形,耕地零碎。张雪松家有3亩地,零碎地分为5块,最小的地块仅有一间教室大。

这也是洪雅县乃至整个四川丘区面临的境况:处处有耕地,处处不连片,耕地零碎分散、坡地多、基础设施落后,土地产出价值低。此外,还存在劳动力不足,耕地被撂荒的现象。

10余年前,张雪松守着3亩地,春种水稻、冬种油菜,养活着一家人。2012年,为盘活利用闲置坡地,张雪松家附近的山坡种上了茶树。听说村里人种茶赚了钱,张雪松收割完当季稻谷后,花了2000多元买进茶树,也开始种植。

虽然之前没有种过茶,但和庄稼打了多年交道的张雪松心里有本“账”:种茶划得来,平均每亩能卖三五千元,每年下来至少能有约1.5万元收入。有人来地里收,也不愁卖。

张雪松家耕地重新种上水稻,收割后颗粒归仓。 王若晔 摄

随后,种茶比种粮更挣钱的消息在安宁村传开,安宁村4000多亩耕地,近3000亩种上了茶叶等经济作物。不只是安宁村,在“二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至“三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10年间,洪雅县全县约有18万亩耕地,变为林地和茶叶、柑橘、藤椒等园地。

放眼全国,耕地“出走”现象也很普遍。2021年公布的“三调”数据显示,“二调”以来,因农业结构调整、国土绿化等原因,有1.12亿亩耕地流向林地,0.63亿亩耕地流向园地。

但其实对于张雪松而言,种茶并非最好的选择。“平地不太适合种茶,相较于周边坡地,平地产的茶叶,产量和质量都要差一点,收购价格也要少三分之一。”张雪松说,而且种茶比种田更辛苦,每年3月至10月,都可以采茶,劳动强度更大。

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高标准农田水稻丰收。肖蒙摄

耕地“回归”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小田”变“大田”

转变出现在2022年。聚焦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当年,眉山计划在青衣江流域建设10万亩粮食产业带。洪雅县统筹推进粮食园区建设和耕地恢复工作,并编制了相关规划,布局“一园一核三片N基地”粮食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实现耕地下山、茶园上坡、林地上山。

安宁村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是连片发展粮食生产的理想地方,也是洪雅县“一核”——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夏天,耕地保护宣讲会开到张雪松所在的村小组,村民可按个人意愿复耕。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张雪松最关心两件事:拔掉茶树的补偿,以及如何复耕。

宣讲会上,安宁村党支部书记王紫龙作出解答:“全县实施耕地恢复涉及的地面附着物,参照征地拆迁补助标准执行。复耕之后,将打造高标准农田,引进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经营,土地流转费用参照所产粮食市场价。”

这打消了大家的疑虑,当年安宁村便恢复了2000多亩耕地。

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高标准农田水稻。 肖蒙摄

2023年底,挖掘机、推土机开进安宁村的田地。田地一天天变化着:泥巴路硬化为生产便道,“小田”变“大田”,还新修了沟渠、田坎和水肥设施。“除了土地流转收入,我们还能在示范园区务工。今年我在园区务工,收入已有1万元。”张雪松说。

还没等土地完全平整出来,这片土地就有了新的耕作人。洪雅县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兵来到安宁村,流转了这里的耕地。今年5月,“出走”10余年的耕地,重新种下水稻秧苗,这一次是机械化作业。

目前,洪雅县在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实现集中连片耕地恢复4000亩,耕地质量等级较项目实施前平均提升一个等级,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高标准农田水稻正在收割。 肖蒙摄

粮田“升级”

整体联动打造“天府粮仓”示范区

“我们流转的耕地,粮油至少种植一季,稻药轮作等种植一季。”刘兵说,稻油轮作、稻药轮作可增加土壤肥力,川芎附属物能就地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肥效,实现节本增收。

张雪松骑车带着记者在田间生产便道上穿行,“明年三四月更好看,要举办油菜花节。到时候游客来,我们也可以卖卖凉面凉粉。”张雪松说。

看到安宁村耕地“回归”后的效果,前来考察学习的其他乡镇也动心了。一些乡镇表示,他们的部分果园种植时间久远、疏于管理、低产低效,“回归”为耕地是条路。

更大范围内的改变正在发生,一块块耕地连片“升级”为现代农业产业园。从高空俯瞰,高标准农田依偎着青衣江,稻浪翻涌,“丰”景如画。

“逐项扣除不宜恢复的情形后,我们形成了全县耕地恢复资源一张图,并将其与‘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建设规划结合,选取示范区内地势平坦、水源充沛的可恢复资源较集中的区域6万亩,作为示范区建设和耕地恢复先行区域,推动耕地布局优化。”洪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康洪说。

在示范区内,洪雅将分属农业部门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水利部门的农田水利项目、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的土地整理和耕地恢复项目等,实行一张底图设计,采取分别立项、统一建设、分别验收的方式实施,以整体联动方式,打造“天府粮仓”示范区。“通过统筹推进粮食园区建设和耕地恢复,有效解决无法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耕地布局。”王康洪说。

目前,洪雅县已建成两处示范区建设和耕地恢复的先行区域,包括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和同在青衣江流域的“柳江—东岳”示范片。

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高标准农田水稻。 肖蒙摄

【新闻多一点】

多措并举 筑牢天府粮仓“耕”基

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厅获悉,近年来,四川多措并举开展耕地保护工作,通过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新机制,逐步构建起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筑牢天府粮仓“耕”基。2021年、2022年、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均实现净增加。

今年,四川聚焦耕地保护重点任务,着力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原则,进一步健全全省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1+N”政策体系,完善补充耕地指标省级统筹、收储、调剂制度,搭建指标统一调剂平台,推动形成“行政+市场”的机制。同时,探索编制成都平原等重点区域耕地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并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等措施,实现优质耕地集中连片,不断优化耕地布局。

分类稳妥推进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方面,四川通过深入开展调研摸底,综合考虑后备资源、农民意愿、实施成本、地形地貌等因素,四川着力建立耕地保护差异化激励补偿机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