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一个最大感受,就是‘川味’很浓!”9月20日,在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分组讨论中,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凯说,全会结合四川省情特点和发展实际提出了许多先行探索改革任务,满满四川特色。
既全面对标党中央改革部署,逐项研究落实举措,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重点谋划“自选动作”——在当天的分组讨论中,与会者对全会部署的具有四川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给予高度关注。
四川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会者围绕《决定》展开深入讨论,对如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努力走在前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改革为啥要突出四川特色?
“四川既是天府之国,也是自然灾害多发之地,是典型中国的缩影。”刚来川工作四个多月,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张旭东就参加了三次突发事件报道,其中两次是山洪泥石流,这让他对四川省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张旭东从一个“新四川人”的视角,看到四川在全国大局中的不同之处。这一观点也引发与会者共鸣。大家认为,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既面临一系列与其他省份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不少独有的困难挑战和深层次矛盾问题。
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全会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省委第七巡视组组长蒲晓虎发现,此次全会提出的许多改革事项,有的是针对四川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有的是针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状况,新老问题都很有“四川特色”。
多位“三农”领域与会者在讨论中表示,四川是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种质资源和研发力量富集,要以改革精神攻克种业“芯片”、推进种业振兴;农机化率不足,是四川农业生产端的最大短板,要加快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变短板为跳板。
而在多位企业界与会者看来,当前四川民营企业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成本高,全会对此作出回应,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并部署五大专项治理,包括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治理。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改革”——这一改革方法论,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可。
“全会为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过去四川的改革经常走在全国前列,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政策基础,理应在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中贡献更大力量!”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说。
因地制宜谋划了哪些创新举措?
四川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之一,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向来奋楫争先——从率先启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到率先开展国企改革试点,从率先开展住房制度改革再到率先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一项项探索突破,都离不开川人的智慧和勇气。
此次全会,又谋划了哪些别具特色的原创性差异性改革?
全会透露,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农业转移人口认定和统计方法。“四川农业人口基数大,有自己的人口结构特点。”不少与会者表示,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农业转移人口认定和统计方法,就是要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顺畅、更便捷,为广大农业转移人口实现由“漂”到“稳”,为更好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
看到《决定(讨论稿)》,水利厅厅长郭亨孝备受鼓舞,对全会提出的“加强财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效”完全赞同。 “今年四川水利投资预计达到800亿元,但相比交通等建设领域吸引社会资本的强大能力,水利投资目前仍以财政为主。”郭亨孝表示,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鼓励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水利建设,才能让传统行业承担起新使命。
四川是文化大省,文化遗产丰富。全会透露,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创新三星堆遗址、三苏祠博物馆、蜀道翠云廊等保护利用机制,这让乐山市委书记赵波深受启发。他表示,下一步也将推进峨眉山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尽快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
记者还从全会上了解到,四川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作为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份,将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并在省内主要河流先行探索。这让阿坝州州长罗振华十分高兴:“希望能够积极支持在阿坝州先行试点。”
与会者表示,这些具有“蜀风川味”的改革举措对四川发展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大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必将给四川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