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研究所丨十年省校战略合作为四川带来了什么?

2024-09-21 15:26: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九月,在学校开学的时节,四川按下了省校战略合作的快进键。

9月2日至3日,在北大、清华等36所高校的100余位校领导、部门同志全程参与和见证下,四川高规格举办省校战略合作十周年系列活动,并召开省校战略合作十周年创新发展推进会。活动中,四川同中国政法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首次签约,并与诸多高校围绕下一步省校战略合作的重点进行了深入交流。

9月10日,省国资委携手清华大学成立四川首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基金首期30亿元资金均来自川内16家国有企业。专项支持高校科技项目研发、孵化及产业化,基金的成立将为四川科技创新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

密集拜访省内外高校,积极推动校地合作签约,务实推进签约项目建设,连日来,从省级机关到省内各地,无不涌动着省校战略合作的热潮。

拥有139所高校和369家科研院所,且研发经费投入常年占西部30%以上的四川,可谓科教优势明显。在此背景下,四川花大力气推进省校战略合作背后有何考量?通过合作,又为四川带来了什么?

为何重视?

这是良好传统的延续更是现实发展之所需

9月10日,川南宜宾,新一届的高中学子们走进位于长江南岸的李庄中学校,开启全新的高中生活。

同其它高中不同,学生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来自同济大学的6名优秀支教学生的教学辅导服务,品学兼优的还有机会被推荐到同济大学参加交流和研学活动。

一个是东部地区的知名高校,一个是西部内陆的普通高中,将它们紧密连接起来的是省校战略合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同济大学曾辗转迁至李庄镇办学6年。在这期间,同济大学得到李庄镇的大力支持。为感恩李庄的付出,20多年来,同济大学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大对李庄镇的回馈,该校不仅连续19年派出支教团队到李庄中学校开展支教服务,还推动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与李庄中学结为友好学校,更自2011年起,坚持每年给予李庄中学校名额,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前往同济大学求学。

2015年,四川省与同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包括李庄镇在内的四川多地,与同济大学的互动交流便进入了更为频繁的时期。省校双方围绕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与合作、教育合作与干部人才交流培养等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同济大学与李庄镇乃至四川的故事,仅仅是一个缩影。梳理历史,可以清晰地发现,四川不仅历来就有重视教育、珍视高校的传统,而且还和不少高校有着深厚的渊源、特殊的情谊与合作基础。

抗战期间,燕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等40余所国内高校迁川办学,四川成为当时接纳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这为国难时期的中国教育保存了有生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三线建设”期间,作为接纳西迁高校的主要省份之一,四川积极做好迁徙高校的服务工作,为全省高等教育发展夯实了最初的“家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四川乘着改革开放春风探索突破,相继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等重大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与相关高校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省战略的深入推进,为破解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科研力量不足的短板,四川紧扣中央要求和地方所需,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向前发展,积极启动省校战略合作,将四川同各高校的联系与合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图为德阳市首届校企交流活动周现场

2014年8月,四川与清华大学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开启省校战略合作新篇章。自此以后的十年间,四川坚持把推进省校战略合作作为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将地方所需与高校所长结合起来,重点围绕战略决策、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以“一高校一框架协议”为基础,推动重点项目和合作事项落地落实,助力了高校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充分转化为四川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截至目前,四川已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7所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无论是合作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在全国遥遥领先。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学子在眉山市青神县做田野调研

效果怎样?

治蜀兴川迎来强大创新动力和“智力支撑”

“当前,我们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我们要锁定重点,加大研究,争取在新型电力系统、氢能、新型储能等四川重点布局的关键技术领域发挥科研主力军、创新排头兵作用。”9月18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召开创新工作务虚会议,谋划未来科研重点方向。

定期召开会议,聚集地方政策和产业发展情况,探讨科研课题和重点项目,已成为这家研究院的常态化举措。

2016年落户四川天府新区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是四川省校战略合作落地的首个新型研发机构,也是清华大学在西部地区设立的唯一一所派出机构。

落地以来,该院围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精准施策,截至目前,已建成8个高能级实验检测平台,推动300余个项目在全川17个市(州)落地。

梳理自首次同清华大学签约的十年历史,不难发现,四川坚持把推进省校战略合作作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的重要抓手,与各高校开展系列务实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为四川省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引育项目成都市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揭牌仪式

做强做优合作平台,清华大学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共同建成全球最深、可用空间最大、综合条件最好的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实验平台——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北京大学牵手成都,建起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汤超领衔的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

切实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东方电气集团携手四川大学成立了联合创新研究院;广安与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建立玄武岩纤维产业联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发展前沿建设注入创新活力。

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充分转化,西南交通大学围绕川藏铁路建设、智能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速磁浮等领域深入开展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大学充分运用技术优势,为三星堆考古发掘作出贡献。

促进人才高频次高质量交流,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在川设置实地调研课程,累计组织460余名学生赴川调研学习;成都市持续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先后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实现校地双方创新资源“双向奔赴”。

……

图为成都举行的“蓉漂人才荟”·走进西北工业大学活动

省委组织部统计显示,十年来,我省坚持把省校战略合作作为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累计引进人才33.9万人次,选调大学优秀毕业生8500余人,共建科研机构236个,联合开展科技攻关1.5万余项,实施重大项目266个,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万余项。合作结出的硕果不仅为治蜀兴川注入强大创新动力,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如何走深?

聚焦关键内容,围绕改革创新,实现双向奔赴

“月初召开的四川省校战略合作十周年创新发展推进会为我们明确了未来省校合作的方向,随后校领导带队又拜访了新希望、蜀道集团等四川领军企业。我们要加快跟进,推动新一轮合作落地落实。”9月20日一大早,宁波诺丁汉大学科研与知识交流办公室主任何敏便打电话催促该校在川负责联络的同事,赶在月底前,梳理出学校同四川方面的新合作内容,是他们当前的重点工作。

省校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四川是省校合作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成果最丰的省份之一,走向新时期,四川同各高校又将如何“双向奔赴”、共同发力?

事实上,以上疑问,在此前召开的省校战略合作十周年创新发展推进会上,省校双方已有谋划。

在9月3日下午召开的四川省校战略合作十周年创新发展推进会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相关负责人,部分省校战略合作平台负责人,以及四川的3个市和2个省直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省校合作展开交流,“聚焦关键内容,围绕改革创新,实现双向奔赴”成为大家的共识。

“近5年,每年约有172位四川高中毕业生圆梦燕园,有767名北大毕业生赴四川就业,我们同四川在科学研究、人才交流、社会实践等领域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北京大学副校长任羽中看来,未来深化省校合作,北京大学要做的,就是充分结合四川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以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依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图为北京大学学子在宜宾参加社会实践后的留影

“作为同四川第一个签署合作协议的高校,未来我们将大力推动同四川的深度合作。”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庆红介绍,未来,清华大学将继续做大做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并围绕四川重点产业,共建重大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重大技术协同创新攻关。

图为在绵阳举行的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专场

“我们将充分结合地方‘所需’与自己‘所能’,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介绍,天津大学将以高校科技优势助力四川前瞻部署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争取更多创新成果在川落地转化,助力我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科技厅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厅将形成精准对接清单,并加大各类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力度,提升产业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同时依托各类科技人才项目,赋予新型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更为切实行动已在四川拉开帷幕。今年7月,省委组织部已与有关省直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入推进省校战略合作实施办法》,明确四川将通过加强与国(境)内外知名高校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加快集聚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产学研平台,落地转化一批合作高校科研成果,推动促成一批干部人才交流合作。

“84年前,‘同济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十六字电文,见证了同济大学与四川的深厚情缘,也浓缩了四川各界与内迁高校血浓于水、患难与共的深情厚意;84年后,我们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诚意欢迎各高校建设四川、扎根四川。“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省委组织部将发挥党委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并将全力以赴,推动省校合作在制度轨道上不断迈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图片据省委组织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