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罗伟章、杜阳林与走走,共听文学作品中“无声的细节”

2024-09-28 10:58: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分享会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文/图

9月27日晚,“细节里的生命态度与情感深度”走走《无声的细节》新书分享会在阿来书房举行。资深编辑、作家走走,著名作家阿来、罗伟章开启“三人谈”,在作家杜阳林的引领主持下,从细节处进入文本,开启一场关于阅读的深邈漫游。他们在中外经典文本中发掘出一个又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细节,让读者们获取崭新的文本发现力、洞察力,发现作家的伟大,亦发现自己的杰出。

一位文字“侦探”的探寻之路

《无声的细节》一书源自走走在华东师大教授创意写作的课堂讲稿,从毕飞宇《青衣》、苏童《黄雀记》、阿来《尘埃落定》三部小说出发,串联起相关的影视剧和外国小说,探讨文学作品里女性的疯癫形象、人生谎言、傻子视角下的时代兴衰等文学主题。走走犹如一名在字里行间探寻关键细节的侦探,敏感地发现细节“表达”的无声告白,她从编辑的基本功——“细读”入手,引导读者思考如何理解小说写作,体验作家的能量、经典的魅力。

作家毕飞宇在为其作的序中写道:“我正式地把这本书推荐给热爱写作的年轻人。我想这样说,这本书来自走走一个人的'法自然阅读',它打开的是走走老师的小说世界,说不定也就是你的小说世界。”

作家杜阳林首次担任主持人。在他看来,“细节,如同夜空中的繁星,虽微小却璀璨夺目;它们在文学作品中悄然绽放,赋予文字以生命,让故事跃然纸上,使人物更加鲜活立体。细节之于小说,不仅是情节的推动器,更是情感的传递者,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无形的桥梁。一个微妙的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都能成为揭示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深化主题的关键所在。”在杜阳林的引领下,阿来、罗伟章和走走,引导读者一同思考细节在文学创作中的魔力与魅力,走进小说的细节世界,感受那些“无声”的力量。

阿来:此时无声胜有声

分享会上,阿来毫不吝惜他对这本书的喜爱:“书里不是陈词滥调,它是一个文学批评著作,但跟我们往常读到的那些批评文章非常不一样,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它的形式很好,课堂教学的记录,是这些年大家喜欢读的书,这比那种看起来专业的文学批评家写的让人兴味十足,读起来也很轻松。”

阿来甚至由此联想到陈寅恪、程千帆等大师曾经推出的讲义,“都是由他们的学生整理而成。这种讲义读起来非常鲜活,因为它有一个互动的情境,他们在上面讲,随时在调整讲课的方向。为什么要调整?因为跟学生有互动,学生的反应对他们是一个刺激,与学生不断有对话。”回到《无声的细节》,即使没有身在课堂,同样能感受到走走讲课的生动,阿来称之为“此时无声胜有声。”


阿来

说到文学作品中“无声的细节”,阿来觉得“无声的细节恰好是有声的”。他以苏东坡《赤壁赋》中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加以诠释,“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讲的就是感官,鼻子闻的是气味,舌头尝的是味道,皮肤上的是触感,所以要写好细节,我们必须是感官全开的。”

阿来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动的时候就好像看到花在流泪,离别的时候听到鸟叫,心好像裂开了一样,是不是很生动?这就是感官全开,而不是一味地去写好难过。美国有个著名的文艺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她有个著名的文章《反对阐释》,说‘阐释变成了一种偏见,使人对艺术作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应当,学会更好地观看,更好地倾听,更好地感知。’她反对很多对于文学和艺术的批评,只在寻找里面的思想和意义。文学里有思想,但不能划等号,因为在思想之外,文学还有别的东西。”阿来直言,就他自己阅读文学的经验,他在一个文学作品中,首先希望读到的,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感官世界。

罗伟章:走走是一个杰出的读者

同样在小说中非常注重细节描写,甚至在这方面的表现堪称翘楚的罗伟章,从《无声的细节》中看到,“要做一个细读者是多么的难”。罗伟章直言:“就像阿来老师所说到的那种文学批评,那种它会有一个理论支撑,它就像一个篮子,把要分析的东西往篮子里面装,但是像走走这样的评析,她是没有方向的,开始是盲目的,要自己一点一点去发现,必须要很敏锐,要有耐心,而且需要很渊博的学识,不是读几本书就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情,还要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我觉得走走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充分。”


罗伟章

走走做编辑,也写作,还是个学者。罗伟章认为,走走还是一个杰出的读者,“对一个写作者而言,像走走这样的读者,就是在刀锋上的细读者,读出写作者笔下那些一开始是无声的,一旦被点醒,就会变成闪电和惊雷的东西。可能在一般读者的眼里,有的作品是平庸的,但遇到走走,它就变成了一个很深邃的作品,它就成了一个可以往经典上走的作品。”罗伟章感叹,一个优秀的作品,不光是作家一个人完成的,而是和一个杰出的读者共同完成的。

罗伟章最近重读了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他觉得这就是一位将细节写得非常了不起的作家,“那种小小的东西,把整个世界照亮了,而走走也有这样的视野,她就是一个杰出的读者去读了那些杰出的作品,从细节处看到整体并且观照整体,走走是有这个本事的。”

走走:直觉性进入,看到作家的心性

走走分享了《无声的细节》诞生始末,也是她给学生上课的感悟。她用了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三句箴言来总结: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妄立誓则祸近。

她回忆在说到《尘埃落定》的结局时,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对峙”。“学生们不解,为什么一定要这个傻子死?他不是被招安了吗?难道就不能给他一个另外的结局?我告诉学生,在看一个经典文本的时候,你要看到作者的心性,但如果我要教给他们作者的心性是什么,那么我自己也要有心性,这就是认识你自己。”至于“凡事勿过度”,在走走的理解中,就是“说要有度”。“妄立誓则祸近”简而言之就是不为不值得担保的人担保,“对于作家的作品,不要去过度阐释,我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不是过度解读了这个文本?”


走走

走走还分享了美狄亚的故事,美国纳斯鲍姆的成名作《善的脆弱性》,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钢琴教师》……她将这些经典作品里的细节,一帧一帧地“放”给读者看。走走坦言:“对文本,我是从一种直觉性的分析进入的,而且我觉得我教了几年书之后,视野真的越来越开阔,会越来越想看到文本中所有作家的心性、善良、柔软以及作家本人的犹豫,如果看出这些东西,才是看出真正的细节,探索到细节背后的深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