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将李白文化书写在脚下大地上——评音乐剧《将进酒》驻场版|西岭雪·戏剧评论

2024-10-08 09:19:2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何琴英

9月23日晚,音乐剧《将进酒》驻场版首次演出在江油大剧院举行。《将进酒》驻场版力图把李白成长历程中的历史地理环境、美食民俗及李白诗心赤诚、心念家国、远游思乡的物化表征和内在意蕴,佐之以舞台艺术的舞美服演道及现代技术的声光电等要素进行呈现,让人不禁为主创团队努力把李白文化牢牢书写在脚下大地,努力追求李白脱俗的诗意之美、灵性之美与凡人李白入俗的人性之美、乡韵之美大赞。

首先,舞美设计仙凡兼顾。

音乐剧一开场,就是星空、圆月,一派仙气氤氲,悠远古琴声响起,犹如回眸李白一生时聆听到的心灵之诗意低诉。随着剧情展开,四川盆地层峦叠翠的地形地貌、水清竹翠、花红松绿的人间美景,让观众看到李白成长、生活的奇幻蜀地,被群山簇拥,人间不输天上,独领风骚的丰神秀韵。

随着李白那些光耀千秋的诗意出世,反复间隔出现的水天一色、玉轮清辉,又如真善美之力量,让人瞬间恍然远离滚滚红尘。

其次,音乐创作注重两结合。

音乐剧是舶来品,2023版《将进酒》注重中国化、地域化、时代性转化,本次驻场版《将进酒》进一步强化这一特点,特别在诗歌朗诵、诗歌演唱时对古琴的首推,对地域音乐清音、扬琴的强化,和诗歌对应的江南丝竹,以及中国宫廷音乐的宏阔、正大气象等,都很有特点。

第三,诗歌选择趋共鸣共情。

驻场版《将进酒》中,加大了李白诗歌的曝光率。开场有《静夜思》《古朗月行》,又有《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清平调·其一》《将进酒》等,所选诗歌多为描写自然美景、亲友美人,表达李白思乡、思亲、思情、思友的人类共同情感,由此感受到一个心念家国却处处心事成幻、志向成空的天纵之才内心难以逾越的喜怒哀乐。

第四,内容要素显地域特色。

《将进酒》驻场版没有天子召见时的京剧唱腔(那时没京剧);没有李杜正面相逢,只以侧面描写手法保留了几位诗人的共同对话;弱化、虚化了离开长安落魄于酒肆中与恋人月圆相逢的情节、背景等。

增加了第三场“溪畔寻真”中从舞台中央横空垂挂的“红烧肥肠 米粉 酒肆”3幅硕大的布帘,将绵阳人至今保留的晨吃米粉的习俗,江油有肥肠美食和诗仙美酒的土特产沿袭,进行了绵阳人都懂的醒目呈现;增加了全新创作的第七场“蜀道幻斗”,让诗仙、侠客且胸怀凌云志的李白一生遭际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境里一语成籤地汇合、回溯,让人好不唏嘘、好生意难平。

由此可见,强化本土化的地域元素、强化诗歌质地,让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命成长轨迹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应是驻场版《将进酒》肉眼可见的真正努力方向。

这种努力是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符合文化发生发展规律、符合历史文化名人文艺打造要义的,唯有如此,才可期盼塑造出最大程度被受众接受、认可的可亲、可信、可敬的历史文化名人形象,并在这种音乐剧故事的讲述中,实现从文化的化育功能走向文化的产业转化功能,这种努力必须充分肯定。

但是,历史文化名人形象的艺术打造必须符合艺术规律。一部成功的音乐剧,至少首先要在全面、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名人所处时代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真正走进历史文化名人的生活现场、心灵世界,将历史文化名人个人与时代有机结合,与当下历史有机结合,提炼出符合生命成长与历史真相的、符合文化养成与艺术规律的历史文化名人生命轨迹的典型要素,并在有成熟、成功文案的前提下,根据音乐剧作为蕴含戏剧、音乐、舞蹈三大核心要素的现代综合艺术的普及性特点,选好演员(如主要演员该有的形体、情志、气场的驾驭能力)、讲好故事(如故事流畅性中详、略、轻、重处理是否得当,凸现的环节是否走心,节奏是否前急促后拖沓等)、塑造好人物(如删掉的人物交接是否合理,个别情节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主要人物形象是否突出、鲜明等等)。

换言之,音乐剧要真正走心,要让人物真正立起来,结构的自如驾驭、情节的精准提炼、关系的合理设置、细节的把握处理、音乐的亲民动情、表演的灵性到位、舞蹈的个性风格等不能或缺。

当然,如能适当整合一点本土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如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拜赵蕤为师,也许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有利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打造和产业转化的“一盘棋”布局,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何琴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供职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