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放歌——谈川剧《追光》艺术语言的精义坚深|西岭雪·2024川剧节

2024-10-25 10:22: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郭玉秀 翁慧妮

在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舞台上演的原创剧目《追光》,是难得的戏剧佳作,取得突破性艺术成效。因其精义坚深的艺术语言,实现剧目在思想境界发掘、人物关系构建和舞台效果呈现的全方位提升,赢得观众现场喝彩,为新时代川剧创作提供了实践新思路。

深刻拓展故事思想境界,彰显新时代川剧的社会价值

文艺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追光》源于当地特殊的文化景观,斗争激烈,影响深远。如何拓展故事思想境界,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变成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是本剧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和时代担当,也是戏剧作品的社会价值所系。

正如总导演杜林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部剧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是简单地抓住坏人,而是要清除淤积在老百姓心中几千年的封建迷信思想。”

本剧讲述的是发生在自贡沱江边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一支盐业运输船队必须在洪峰来临前穿过鳌头堆,亟需灯塔指引,可鳌头堆女妖作祟,阻拌计划实施。年轻干部安长河和指导员承担起安装灯塔的指战任务,投入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

这部剧远远超越一般的鬼怪传奇,也没有流于呆板教条的政治说教,而是直面现实,直击根本,在故事层层抽丝剥茧的演绎中,带领观众走进故事现场,走进人物内心深处,与剧中人一起体会和揭露伪君子的虚伪本质,揭露混战背后的政治阴谋。真相大白,船工对共产党员干部发出真挚的感激之情,由对立面走向联合与支持,共同擎起航标灯,为盐队船只照亮航程。

“人心有光灯才亮,照亮前程万里长。”安长河树立起来的灯塔,照亮了百姓看不到的远方,完成了为百姓祛魅、为队伍领航的光荣使命。这个戏剧故事虽然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该剧艺术地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一深刻主题,这是故事在思想境界层面的深刻拓展,在严密的叙事逻辑中彰显出本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绵密构建故事人物关系,塑造新时代川剧艺术形象

深入人心的戏剧作品必然蕴含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强烈的戏剧冲突,离不开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其中,人物关系是构建戏剧冲突的前提条件,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关节,起到网织剧情、勾连人物的桥梁作用。常见的人物关系包括正面关系、反面关系、负面关系和负面之负面关系等几种,其中,负面至负面人物关系的特点是隐蔽性强,杀伤力大,表现为伪善特质,往往起到反转剧情的戏剧效果。

本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廖时香主笔创作,信息含量大,戏剧冲突涉及面广,几乎是每一个人物代表一方特殊势力,互斥为强大的戏剧张力,共同构建起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盛宴。

在剧中,几位特殊人物个性鲜明,关系复杂,博弈激烈。安长河是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干部,也是本剧的男一号,被紧急安排为水文点点长,负责在鳌头堆安装航标灯,为即将开拔奔赴南部山区的食盐运输船队引导航程。

为丰富安长河性格,凸显战争残酷性,配合安长河一起完成任务的指导员角色设置也深得人心。安长河与指导员构成一对互相配合的正面人物关系。鳌头寨的寨主鳌占江是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乡霸,长期在当地制造恐怖迷信,愚弄百姓,牟取暴利,也是横亘在安长河与小红鸾这对恋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的性格极其复杂,演员表演老练自如,以至于让很多观众以为他是最大的反派人物,他在剧中与主角形成负面人物关系。

最具有戏剧性的人物,是潜伏在鳌占江身边的山管家,他的真实身份是国民党队伍的余孽,表面身份是刚被鳌占江雇佣的新人,精明能干,颇受重用,也成为隐藏极深的一枚棋子。

除此外,三方变动关系特别引人入胜。一是孟二哥和水生等船工一方,孟二哥等船工靠水吃饭,长期深受鳌占江等制造的封建迷信所蛊惑,在发现真相后,毫不犹豫地走向共产党阵营。

二是小红鸾一方,小红鸾既是安长河青梅竹马的恋人,又被命运所迫成为鳌占江的干女儿、准新娘,还被鳌占江威逼去扮演苏妖姑,最后时刻醒悟,为拯救安长河而香消玉殒。

三是柳连柳一方,原是鳌占江封建迷信谣言传播的助推手,后来被山管家发展为国民党余孽的爪牙,最后被共产党队伍制服。

在这个异彩纷呈的戏剧舞台上,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关系转变让剧情危机四伏,悬念叠生。尤其是小红鸾和柳连柳两个女性人物的命运发生巨大转变,一悲一喜,让观众情不自禁,展示了艺术创作的巨大魅力。

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是戏剧创作的重要原则遵循。本剧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不仅主要人物形象突出,更重要的是次要人物伴随着剧情推进不断产生思想改变,实现人的进步,反推剧情发展走向,在互动中完美实现戏剧创作的多重任务。

充分运用丰富的舞台语言,全面增强戏剧创作效果

舞台语言是戏剧演出的外部表现形式,是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的综合运用,具有非常直观的美学效果。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语言相对简洁,一桌二椅,多为虚景,强调写意。作为传统戏剧的川剧表演包容性强,舞台语言多样化,形成其独特的舞台景观。

在本剧中,除有能衬托演员唱腔、渲染舞台气氛和剧中人的心情的帮腔外,还融入变脸、水袖、鬼步等川剧绝活及四川特色曲调船工号子等,增强了本剧的艺术效果。

本剧开幕即是铿锵有力的船工号子,舞台上流转着腾挪转移的戏曲舞蹈,背景深处是江河奔涌的LED冰屏,还有伴随音乐节奏闪烁变化的舞台灯光效果,剧场在瞬间实现时空转移,把观众拉到20世纪50年代的沱江边。

随着剧情的发展,舞台空间变化丰富,既有写实的共产党干部与乡霸的江边论战,也有写意的戏中戏诠释小红鸾的人生悲歌,还有鬼魅的苏妖姑传说显形现场。

尤其是在苏妖姑第三次显形的一场戏中,虚实结合,既要表现妖怪出没的鬼魅,又要表现出各方势力在此火拼的真实,舞台被处理出几个不同的表演区域。在舞台上,后景表演区为苏妖姑显形的江上远景,前景表演区为共产党和乡霸之间的明斗空间,而主舞台两侧的未知区域,时不时会传出国民党潜伏者的暗箭冷枪,构成对共产党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致命伤害。

一时间,变脸、水袖、鬼步等川剧绝活纷纷登场亮相,错综复杂的舞台调度与绵密严谨的叙事情节完美融合,让台下观众眼花缭乱,舞台效果美不胜收。

本剧结束段落,安长河手中的航标灯与船工手中的火把形成一种互文景观,产生一种延绵不绝的赓续力量。在人民群众的簇拥下,航标灯被安长河高高擎起,此处运用沉浸式动画技术,把安长河手中的航标灯幻化成万里江河中的一盏明灯,与冉冉升起的旭日合而为一,照亮万里航程,万里江山。

川剧《追光》为时代放歌,为人民创作,艺术语言精义坚深,是戏剧工作者深耕多年的智慧结晶,是老中青三代人团队协作的共同成果,引发戏剧观众的强烈回应和深刻反响,不失为新时代川剧的佳品力作。

(本文为四川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时代四川戏剧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郭玉秀,山东菏泽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会员。

翁慧妮,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研究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