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丨安徽舒城,当一座“不稀奇”的政府大院变“稀奇”

2024-11-21 14:00: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熊晓雨 发自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

尚伟民经常在舒城县城关镇一带送外卖。中午12点前后,要是没有接单,刚好又在县政府附近,他就会来政府大院内的机关食堂吃个饭,有时还会带走一袋馒头,“5块钱10个,图卫生、省事、有嚼劲。”

11月19日,他隔了好多天再来政府大院吃饭,发觉用餐的人“好像变多了”。排队群众告诉他,“舒城火了嘞”“这些拿手机拍的都是网红”。尚伟民感到稀奇,他问四川在线记者,“咱这里一直就这样,你们稀奇个啥?”

这也是舒城县很多人的问题,“政府大院为啥突然火了?”连日来,他们看见好几拨蜂拥而至的媒体、自媒体在政府大院里里外外直播,有的甚至能从早到晚待上一天,激情四射地和直播间的“老铁”们介绍政府大门“有人进去了”“又有车进去了”。在政府大院对面开店的林红(化名)看得入迷,“比起县政府,我觉得你们更稀奇。”

自11月15日“掌上六安”发布短视频介绍舒城县政府大院“无门卡随便进”以来,这座位于安徽省中部的小城热闹了许多。“外人”的到来让一些舒城人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事情可能并不那么平常。

当一座“不稀奇”的政府大院变得“稀奇”,川观新闻探访发现,秩序管理、隐形壁垒,政府大院门开后,需要做好的事情还有很多。

舒城县政府大院“随便进”火了,连日来每天都有人前来直播。 熊晓雨 摄

“自然而然”开门了

没人说得清楚,舒城县政府大院的门是从什么时候正式对外开放的。

出租车司机储召荣是土生土长的舒城人,他告诉记者,自他有印象起,政府大院就随便进,“大概几十年我也不知道。”不只是他,在政府大院对面开店的林红、政府大院保安汤先生、县政府办工会主任张卫,全都讲不明白。

作为县城“重地”,开放政府大院一般被认为是件大事。记者采访的多位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没听说或不记得有过正式会议来讨论这件事,“自然而然就这么开了。”

据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海峰回忆,“据说早在1958年县政府在现在地址上有办公楼的时候,群众就可以自由进出了。”他向记者介绍,20世纪90年代前,舒城县政府大院的大门只是“两根柱子加一扇铁门”,门口配个看门大爷。“大爷最多问一下来干什么,就放人进来了,跟现在没啥两样。”90年代后,舒城县政府新建大院大门并保留至今。“新大门修好后,好像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群众随意进出县政府大院)。”

保持样貌不变的,还有政府大院东、西两边成片的平房砖楼。一些猜测认为,“房改”或许是促成政府大院“随便进”的原因之一。储召荣和李海峰都提到,政府大院内的平房是以前的单位分配房,“1993年实施房改后”,这些房子自由流通,租购房屋者必须进入政府大院才能回家。

既然大门开了,院内开放的空间也会相继扩大,停车场就是个例子。张卫亲眼看着大院内停车区域越划越广。2008年他刚到政府大院工作时,舒城县“没多少私家车”。但到了2014年,私家车数量猛地增多,“现在更是几乎家家有车”。政府大院内的停车位也从办公大楼前增加到东西两侧路边、老办公楼前后等。“我们的出发点只是为了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停车,大院有地儿停,那就开放给大家嘛。”张卫说道。

11月19日至20日,四川在线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舒城县政府大院大门随时敞开,目前院内公共卫生间、停车场、机关食堂均向群众开放。群众们会夸奖机关食堂卫生、便宜,但“大的好话都说不上”。一位外卖小哥接受采访时说,“反正我有需要就来大院,没需要就不来,这么多年我们都这样,(政府大院随便进)这个事情太普通了,我不知道要讲什么。”

舒城县政府大院机关食堂对外开放,食堂内贴有早餐价目表。 熊晓雨 摄

进门“偶尔会有困扰”

政府大院“随便进”火了以后,舒城县人民政府还被频繁问起一件事:“群众都可以进来,政府办公秩序会不会受到影响?”舒城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万喜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院开放不存在什么方不方便,大家都是人民群众。”

经过两日探访,四川在线记者发现,政府大院秩序基本正常。当地群众没有专程来政府大院停车、用餐、使用公共卫生间的习惯,受访群众表示“刚好在附近”,“有需要”才会来。机关食堂负责人曹经理介绍,他们平常每天中午要接待两三百人次用餐,“可能三分之一多是外来群众。”最近因为火了用餐人数有所增加,“都在餐厅能承受的范围内”。

事实上,舒城县政府大院能“随便进”,办公大楼却不是。保安汤先生就在政府办公楼一楼值勤,负责外来人员登记。“看到不熟的脸孔,我肯定要问他来找谁,如果是使用一楼卫生间,我就给他指路,但想上楼找部门办事,他还是得来我这儿登记。”他向记者指认办公大楼门外右手边的一间小房子,“这就是信访群众的接待室,每天会有干部值班。”

舒城县政府办公大楼外,设有来访群众接待室。 熊晓雨 摄

不过,“偶尔还是会有困扰”。“社会车辆过多时,还是会挤占我们自己工作人员的停车位。有时我们开车出去,回来就找不到位置停了。”张卫谈到,政府大院以前共有148个车位,现在已经新建完成60个,不久前他们划分了公务用车区,目前办公大楼后还在继续扩宽停车空间。但他强调,“这些都只是小问题”,群众和政府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休息日时,社会车辆开进大院多一些,工作日或开会日,政府停车需求比较大时,会设立牌告知,群众就会自觉将车开出去。

对政府办公秩序的担忧不仅发生在舒城。据报道,国内有少数城市曾经开放过政府大院,但在一段时间后又对开放时间进行限制,或者悄悄取消了开放措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谈及这一现象,“因为安保或者环境管理上的压力,对开放时间进一步规范的措施可行,并不是倒退。”一位在信访系统工作的基层干部也认为,拆除政府大院围墙的风险并不是来自围墙本身,而是当地群众工作现实状况,“社会矛盾越大,政府大院开放的群体风险就越大。”

跨进大院最终也要破掉“小院”

在全国而言,机关大院对外开放或者拆围墙,算不上新鲜事。四川在线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已有不少城市的政府大院曾宣布适时对民众开放,且不只局限在县一级。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起,湖北黄石、湖南长沙、四川乐山、四川宜宾、四川雅安、河南洛阳孟津县(已改为孟津区)、浙江衢州、江苏扬州、河南开封、河南信阳、湖北宜昌、河北正定、福建三明等多地就曾宣布大力实施“拆墙透绿”“让绿于民”“让路于民”等工作,将政府大院变成开放共享的公共场所。其中,2015年到2016年,湖南长沙市115家市级、县区以及街道的机关单位的围墙和围栏先后消失;2019年至2021年1月,衢州有233个“大院”的围墙已拆或正在拆,数量之多也曾在舆论场引发热议。

舒城县一位退休干部聊到这次“舒城县又火了”时,称“我们群众就喜欢有亲和力、为民办实事的政府”。他表示,在舒城大家都觉得稀松平常,可网络上这么多人关注,就说明“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但网络上的声音并非一致肯定,也有人提出质疑,“开放政府大院就等于做好群众工作了吗?”如何破除大院里的“小院”,瓦解隐形壁垒,成了更多群众在意的话题。“当这件事还在不停上热搜,不就说明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做到常态化吗?”一位网民如此评论。

尚伟民吃完午饭,提着一袋馒头走了,他赶着去送新的外卖订单。午餐用餐时间临近结束,政府大院机关食堂仍然有人举着手机前来拍照打卡。他看着这个“热闹”的景象,转头问记者,“政府开门好,我们这儿风气也淳朴。但政府好不好还得看能不能扛事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