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三个数据要素应用,如何改变生活

2024-12-03 21:59: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文 吴聃/图

数据要素,是一个经济学词汇,类似土地要素、技术要素。当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深刻改变百业千行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我们生活。

12月3日,2024天府数字经济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现场,3家数据企业“路演”,从他们的探索故事中,可以看到数据要素大展身手,结出众多果实。

AI“火眼金睛”:

稳定和准确性突破人工极限

产品质量检测是生产制造中的一环。在电子厂,除了生产流水线,还有专门的检测线,质检员需要从早到晚,聚精会神盯着电子面板识别缺陷。比如,半导体显示面板上的残留物、晶圆硅片上的划痕等等。

通常而言,一位熟练的质检员平均每秒完成2张新型显示面板图片识别,每人每天要完成接近上万张图片识别。量大活细,加上疲倦、疏忽等影响,传统“人眼+经验”判断难免造成漏检、误检。


傅彦

借助数据要素能不能提高检测质效?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彦请来AI大模型,“我们通过实景拍摄、互联网公开数据采集、AIGC算法生成等方式,建立了面向显示面板、半导体等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集(即数据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训练高精度、高泛化度的多模态大模型,其中就包括工业智能质检场景。”

数据就是生产力,用AI的“火眼金睛”提高检测质效,效果很明显。“我们的AI-Camera智能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单站点超过10张/秒的实时自动判图,能够很好应对产品检测中微小结构件检测量大、缺陷类型多等问题,在准确率和稳定性上均突破人工极限。”傅彦说。

缺陷识别之后,如何发现根因并防止这些缺陷再次发生,是工厂最关注的问题。通过挖掘数据“宝藏”,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我们通过深度挖掘产品缺陷与历史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与缺陷关联度最高的控制参数集合,并自动形成控制规则,找到产能和质量的最佳平衡点,控制生产过程,从而减少产品缺陷再次发生,提高公司产品的良品率。”傅彦说。

数字河流:

提供分类服务,精准应对水患

每到汛期,暴雨倾盆而下时,对于河流上下游的守护者,是无数个不眠之夜。

国能大渡河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玮也是其中之一,在水电行业工作超过20年的他,有过多次忐忑的经历,在上下游多个防汛目标之间,艰难地左支右绌、反复平衡。


罗玮

“水灾涉及的主体对象众多,既有流域管理机构,也有取供用耗排等各类涉水企业,还有沿岸社会公众。”罗玮说,大部分参与者往往只看到了局部,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难以“流动”,联合应对水灾能力明显不足。

如何更加精准地应对水患灾害?近年来,罗玮和团队开启了探索,开辟“数字河流”。通过收集整理各类数据,针对山洪、洪水、干旱及水污染四类水灾害,围绕“灾前-灾中-灾后”业务链条,系统梳理了服务不同主体的30余项水灾害需求场景,提供相应分类服务。

数字河流有用吗?罗玮以山洪的预报精度为例说,“以往我们预报山洪,是直接使用气象局的数值预报,但其观测站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反而是很多水电企业、施工单位,在我们关心的产流、汇流或山洪区域自建了观测站网。于是我们通过以数换数,融合多方数据,大渡河流域格点降水准确度提高了22%。”

“今年,我们已将这个方案孵化形成‘云上水电’工业互联网平台。半年时间,平台已接入分布在10个省份的43条流域,日均新增数据超过2亿条,形成服务合同超6000万元。”罗玮说。

手机里的“健康管家”:

小程序链接众多资源

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都会担心父母身体状况。但苦于空间距离,更多时候只能在电话中问候。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对社区健康与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面对这一情况,数据要素能不能帮上忙?在成都,通过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当地正建设“健康一网通”,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连续协同的全生命周期医养与社区服务。


袁蕾

“我们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个以医养为切入口,赋能社区治理的数智惠民服务平台。”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促进会社区健康专委会会长袁蕾说,基于自主研发的三大核心技术,开发了医疗健康、社区治理这两大核心服务板块,实现了健康管理、挂号陪诊、助餐助浴、入户探访、上门服务等创新的服务应用场景。

“‘健康一网通’是一个手机小程序,背后链接了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庞大的资源体系。”袁蕾展示了这一应用场景,居民免费申领一张电子健康卡,即可实现一卡挂号就医、检验共享查询、医保展码支付等。

袁蕾说,通过“健康一网通”,网格员精准快速找到需要帮助的社区居民,家庭医生能够对社区居民进行更好的健康管理,当家庭医生不能治疗时,可精准的通过平台向上级医院转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