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各地各部门又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落实安排。我们要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推动改革从“设计图”变为可感可及的“实量图”,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本期天府新论刊发三篇评论观察文章,对此进行分析评述。敬请垂注。
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川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包括“市场机制不活”。审视当前,市场机制不活仍是制约四川发展的瓶颈,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篇大文章。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安排,明确提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就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于四川而言,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以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抓好分类考核评价,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作用。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类经营主体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微观基础,数量多不多、结构优不优、活力足不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动力强不强、质量高不高。从全国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挑战,比如在市场准入和要素获取等方面仍有壁垒,政策落实过程中还存在“温差”等。从四川来看,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是突出短板。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把各种显性和隐性的企业成本降下去,为民营企业减负担、添动能。当前四川发展正处在爬坡阶段,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尤为重要,还需要持续拆藩篱、优环境,从企业需求出发强化要素保障,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纾困解难、加油助力。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都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四川经济承压前行,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实践充分证明,关起门来搞发展,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行的。四川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川渝区域市场一体化,分类推进多方面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切实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不是政府全部放手当起甩手掌柜。而是要坚持“两只手”同时发力,既按市场规律办事,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积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统一,让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