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路上新长征丨四川:三个铜板亮闪闪

2025-01-13 17:25:4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杜杰 泸州观察 郭慧琳 龙欣雨

梁柱早已斑驳,爬满岁月的痕迹,三个铜板从上往下呈一字型嵌进其中,露出的部分却闪闪发亮。“红色精神代代传”——石厢子彝族乡当地人都知道,这三个铜板,就是当年长征途中,毛主席亲手留给老乡的。

90年过去,如今,铜板还镶嵌在肖为勤老屋的梁柱上。老屋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场镇上,现在门牌号是石厢子街326号。

石厢子会议旧址。郭慧琳 摄

近日,记者走进这里,方桌、木床、灶台......屋内陈设还像90年前的样子。如今,老肖已搬进旁边的楼房居住,每天站在阳台看老屋,成为他的习惯。

石厢子,因村头一块形似大箱子的巨石而得名。这个距离叙永县城约80公里的乡村,南邻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西接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雄鸡报晓,三省可闻”,有“鸡鸣三省”之称。

1935年2月3日晚至2月5日凌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石厢子召开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鸡鸣三省”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中央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并在这里度过了长征途中的春节。

石厢子彝族乡场镇旧照。叙永县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叙永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原副主任颜林介绍,1935年2月3日下午5时许,红军抵达‘鸡鸣三省’石厢子后,红军总部、电台、没收征发委员会、银行等均驻扎于此,毛泽东就住在老乡肖有恩家,临走时他留给肖有恩三个铜板。

“我是肖有恩的侄儿,叔叔去世前把老屋留给了我住。”65岁的老肖,每天都会扫一扫老屋前的落叶灰尘,“毛泽东住地旧址”7个金色大字,让他无比自豪。

老肖说,自打记事起,叔叔总是给他讲1935年的那个春节,有红军领导人住进家里,临走时一位身材高大的领导还给了叔叔三个铜板。“叔叔怕土匪抢走,就藏了起来。可他年事渐高,慢慢地就记不清放在哪里了。

解放后,家里贴上了毛主席的画像,叔叔才知道那是毛主席。”老肖回忆,直到2014年,他打扫房屋时,又仔细找寻,才发现叔叔将铜板嵌进了梁柱里。

石厢子彝族乡旧照。叙永县委宣传部供图

摩挲着梁柱里的三个铜板,老屋里的老肖很是激动。三个铜板,在灯光照耀下闪闪发亮,亦如老肖越过越好的日子:三个儿女都读完大学找到了工作,分别在深圳、海南和古蔺县城站稳了脚跟;老两口在场镇上开了一家百货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百多元;他们最盼望的是孩子们逢年过节回家的团聚。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阿布什塞村现状。龙欣雨 摄

红色精神历久弥坚。梁柱里的三个铜板,如今见证着石厢子三条发展之路:

走红色发展之路,阿布什塞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打造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四川省红领巾红色学院(泸州点位)、红军医院、红军步游道、凤凰山“红色栈道”等红色点位19个,发展红色旅游和研学,年均吸引游客8万余人次。

去年10月,49岁的涂电林将文化传播公司开在了村上,包装农特产品和开发文创产品,致力于挖掘、保护和传承村子的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

走产业振兴之路,堰塘村1200亩柑橘黄灿灿挂满枝头,赤水河环线旅游公路经村而过,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村民刘利群,饭店生意火爆,每年靠餐饮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柑橘顺着旅游公路出村销往外地的同时,堰塘村驻村第一书记薛元超开起了直播班,教村民带货。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柑橘产业。龙欣雨 摄

走绿色生态之路,四川的叙永县与贵州的七星关区、云南的威信县联动合作,常态化开展赤水河流域巡护工作,向沿岸居民宣传生态保护知识,清理河滩垃圾,发放赤水河保护倡议书,共保一河清水。

2025年是“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召开的第90个年头,石厢子彝族乡党委书记吴建平还传来消息:乡上正在筹备红色村晚,主题是“春光灿烂看中国”;2025年底,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四渡赤水分院叙永校点也将在乡上建成......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场镇现状。郭慧琳 摄

料峭寒风中,石厢子红军广场,“长征永远在路上”“石厢子1935春”等标语催人奋进。老肖脑海里又想起叔叔的话:

1935年大年三十晚,石厢子每家每户都住满了红军;

第二天,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将从地主恶霸那里没收来的粮食、衣服,分发给当地的各族群众;还宰杀了一头肥猪,军民一起过了欢喜年。

“党的领导下,咱老百姓年年过的都是欢喜年!”如今,老肖又把三个铜板的故事,一遍遍地讲给大家听。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