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校园餐”问题总是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从孩子“口中夺食”的行为零容忍。这是对政府履行职责、保障民生福祉、守护学生健康的有力承诺。
从孩子“口中夺食”,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危害学生食品安全的贪腐行为,违背了道德良知,违反了党纪国法,必须受到严厉的打击制裁。“零容忍”表明了政府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违法必究、绝不姑息的坚决态度。任何涉及校园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更加严厉的处理。
防止从孩子“口中夺食”,四川已经在行动。不久前,省政府出台十项措施,从责任落实、工作机制、经费投入、公益属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激励和培训、智慧监管、师生同餐、监督约束等方面把关中小学校“校园餐”,实现常态长效治理。这十项措施涵盖了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让“校园餐”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实现“明厨亮灶”。强调了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中小学校的责任,构建了“向下负责、向上问责”的责任体系,既有助于确保政策的执行,同时也有助于奖励和问责,形成有效的激励和警示。
防止从孩子“口中夺食”,也要接好连环招。立法上,完善现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将“校园餐”作为重点保护对象,明确提高界定管理的范围和标准。监管上,加强对学校食堂、供餐企业等食品安全主体的监管,确保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等各个环节符合安全标准。监督上,鼓励家长、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到对“校园餐”的监督中来,建立更加高效的投诉举报机制。技术上,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覆盖从采购到上桌的全链条,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对食堂操作间进行实时监控。
以零容忍的震慑让对校园餐动歪心思的人“住手”,以“明厨亮灶”保障校园餐不被“藏污纳垢”,以全链条的监管让校园餐安全落地到位,让校园里的孩子们放心吃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