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刘春华 摄影 华小峰
“推动劳动争议案件类案同判,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省两会正在进行中,省人大代表、四川泽珲律师事务所主任杜伟针对目前劳动争议仲裁纠纷中存在的周期较长、裁判标准不统一、大龄劳动者维权成本高、法律援助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呼吁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办理时效和质量,扎实有效地推进劳动者权益保障。
“对劳动争议的公正及时化解,不仅关涉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构建,更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息息相关。”杜伟说,律所在办理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件时,发现大部分案件有这样几大特点:一是所涉案件中35岁以上劳动者占据约70%,二是存在案件办理周期长、裁判标准不统一现象,三是部分案件法律援助质量有待提升。这些现象的背后,暴露出仲裁队伍人手不足;35岁以上的劳动者合同终止风险提升;劳动法律法规部分条款模糊性,缺乏全国统一的细化解释等问题。
省人大代表杜伟
如何破解上述问题,让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公正的维护?杜伟建议——
一要优化仲裁流程,充实仲裁力量。
简化仲裁立案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立案效率。对于简易案件,建立快速审理机制,实现劳动争议案件“速立、速审、速裁”。合理增加仲裁员编制,吸纳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劳动争议仲裁员加入队伍。加强仲裁员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劳动争议仲裁员专业素养与办案能力,确保案件审理公正高效。
二要统一裁判标准,强化案例指导。
建立省级劳动争议案例库,整合各级仲裁委、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案例,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检索、类案推送功能,供仲裁员、法官办案参考。定期组织仲裁员、法官交流活动,分享典型案例审判经验,促进区域间裁判尺度统一,减少“同案不同判”现象。
三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就业年龄歧视的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
加强劳动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加大对违规用人单位的惩处力度;加大对中高龄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投入,提供更多岗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精准服务,提高其就业率和竞争力。用人单位改变思想观念,摒弃“唯年龄论”,重视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通过有效的面试和评估流程选拔人才。大龄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寻找职业发展的新机遇。
四要重塑法律援助质量管控体系。
随着《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修订和实施,法律援助机构应转变工作理念,将质量作为核心考核指标,把案件代理效果与援助律师补贴、评优评先挂钩,激励律师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