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智改数转’是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必答题’,也是企业求生存抓先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中小企业该如何高效改和转?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陈雩桢聚焦四川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提出建议。
“近年来,四川持续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从政策资金扶持、服务平台建设、评价体系构建、金融产品创新、诊断服务建立等方面,引导中小企业积极拥抱‘智改数转’。”陈雩桢说,但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仍面临严峻的现实困境,亟待从强认知、奠基础、定方案、育人才等方面突破。
“破解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等难点痛点,强化认知是首要关键。”陈雩桢认为,可分行业、分领域对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进行“智改数转”相关知识培训和服务诊断辅导,引导企业家提高对自身需求的认知水平,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应用场景。“比如,可组织中小企业企业家进行实地考察,多层级、多角度直观感受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魅力,从而提升认识,调整思路,提高转型的主动性。”
在夯实数智化技术基础方面,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技术实力、财务状况以及发展需求,持续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类云平台、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针对数智化技术基础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完善数智金融服务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完善“智改数转”实施方案方面,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适宜的“智改数转”方案和具体转型实施步骤,推进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管理等各环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聚焦不同产业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的需求,推进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智改数转”前的方案设计和“智改数转”后的诊断服务,帮助转型困难的中小企业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此外,陈雩桢还建议应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力度,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入川、留川;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深化院校和中小企业合作育人。中小企业也应主动对接高校和研究机构,强化企业内部“智改数转”领军人才、技术专家、创新团队的培养与支持力度。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