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丨省政协委员李恩付:发展耐心资本,把握“未来的未来”

2025-01-24 16:37: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手机访问

四川在线记者陈婷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缺的不是资金,而是资本,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耐心资本。”1月23日,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小组会议会场外,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民建四川省委会财政金融委员会主任李恩付反复强调。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李恩付提交了一件提案,建议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引导更多资金转化为科创企业的资本,激发其内生性动力,支持四川把科技优势转变为产品、产业优势,不断激发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

在李恩付看来,纵观全国,目前四川经济总量排位第五,分别是广东的0.46倍、浙江的0.7倍左右,对排位第六的河南领先差距很小。其中,银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规模相当于广东的1/10、浙江1/4,上市公司数量是广东的1/7、浙江的1/4。

“我省科技金融发展明显不足。”李恩付分析:其一,目前,我省科技贷款余额占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低于全国水平,2024年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仅相当于广东的1/30左右。其二,截至2024年9月末,我省科技贷款余额占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7.46%,低于GDP排名靠后的安徽省同期1.05个百分点。其三,截至2024年12月末,我省上市公司数量177家、全国排名第8,与我省GDP全国第5的位次不匹配。

李恩付认为,科技金融发展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化基金发育滞后,耐心资本缺乏。目前,政府引导基金不断发展,但包括政府引导性基金在内的国有资金,过于追求“短平快”的收益目标,在创业投资中表现得非常缺乏“耐心”。“资金与资本的区别在于,资金是随时要还的,而资本是与企业、与产业共生共存共荣发展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甚至很可能以失败告终。只有资本才能支撑科创企业长期发展,资金却只会‘杀鸡取卵’。”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代表着发展潜力和未来。金融不支持科技,就没有未来。”李恩付建议,优化国有创投基金的决策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激励相容、尽职免责和容错的机制,发挥好政府性投资基金作为耐心资本的主力军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市场,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股权市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联融合”,逐步形成初创企业资本有超过50%由基金支持的格局。

李恩付建议,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制度供给,大力发展“伙伴银行”,促进银行与企业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积极推进成都、绵阳共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创新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科创保、科创券“五科”联动金融服务模式。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银行开展“贷款+认股权证”“技术贷”“研发贷”“并购贷”等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不断提升科技金融水平和能力。同时,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加大国资、民企市场化并购力度,不断提升四川经济内生动力及核心竞争力。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