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增绿 打破恶性循环 甘孜治沙扶贫“齐步走”

2016-05-03 11:07:1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王成栋

理塘县牧民查看长势良好的治沙植物。(资料图片)

今年开始,甘孜州启动“国土增绿”行动,将治沙和扶贫结合起来,以市场化手段摆脱过度放牧恶性循环。 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

大规模绿化全川·观察

高原的春天姗姗来迟。4月底,甘孜州石渠县色须镇红旗一村,一片片被铁丝网围起的草地,长满了半尺高的牧草。草场周边,农牧民的新家整齐排列。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半沙化地,草场周边简陋的帐篷任由风沙吹打。

这是全省土地沙漠化趋势最为严重的区域。甘孜州的沙化土地64.96万公顷,超过全省总量的七成。全州贫困人口40余万。

今年起,甘孜正式启动“国土增绿”行动。生态建设与促农增收将如何破题?

□本报记者 王成栋

A

治沙须富民

消除过度放牧的恶性循环

去年底起,省林业厅正式与甘孜开展战略合作。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认为,甘孜要优先强化高寒高海拔区、干旱半干旱区域的绿化。

去年11月起,省林勘院派出30余人的技术团队,分成8个工作组对甘孜12个县(市)进行摸底,明确2016年-2020年间,甘孜将治理沙化土地20万公顷,绿化道路507公里,其他地区造林1.1万公顷。如今,第一批省级绿化资金700万元已提前下达。“造林不难,难的是20万公顷的治沙任务。”甘孜州林业局总工程师代学东介绍,截至2015年底,沙化土地接近全州国土面积的4.3%。

甘孜的沙化土地有五种类型: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林地沙化土地和草地沙化土地。其中,草地沙化面积53.11万公顷。若按沙化程度划分,全州轻度沙化土地是49.03万公顷,占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轻度沙化,属于可治理、可控制范围。”代学东说,根据“三北”等地防沙治沙经验来看,甘孜州的沙化土地绝大部分仍有“复绿”的希望。

理论上可行,执行起来却不易。

与沙漠打了30多年交道的石渠县农林科技局局长何培铮说,在川西北高原治沙,除极端的自然条件外,另一个困难则是:既治沙,又能让老百姓富。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生态脆弱区与贫困区重合的典型,甘孜州沙化土地绝大部分系过度放牧形成,“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恶性循环:过度放牧—土地沙化—草场减产—农户贫困—过度放牧。”

前述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坦言:甘孜欲实现“国土增绿”须治沙;欲治沙必富民,“两者不结合,绿化效果很可能反复。”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