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彝家新寨开始

2015-11-16 05:36:0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李淼

□本报记者 李淼

11月14日,越西县大花乡瓦尔村村民阿比果果忙着把最后一批小乳猪卖了,预计能收入七八千元。

养猪,是政府给阿比果果谋划的一条脱贫致富路。几年前,家乡搞产业没出路,贫困户阿比果果就一直在新疆给人修房打工,2013年跟丈夫回到老家。政府扶持养殖大户的计划,让他们决定留下来试试。

让他们愿意在家乡创业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彝家新寨。“以前是老房子,人和猪住在一起,卫生差得很。最恼火的是下雨床上就是湿的。”阿比果果在外打工多年,对这样的生活环境已有些不习惯。

就在当年,瓦尔村50户彝家新寨聚居点建设启动。政府给每户补贴2.5万元,还免费发放生物质钢炉、餐桌、碗柜、橱柜等“四件套”。新春时节,阿比果果家搬进新居。在这座彝族风情的四合小院里,白墙红瓦,明亮通透,卧上床、餐上桌、衣入橱,水电气网直接连到家里。“我女儿最满意的是装了热水器洗澡方便,我最满意的是煮饭更方便。”有了这么好的条件,阿比果果不愿在外奔波,两口子最多时养300头猪,不仅还清修房债务,还摘掉贫困户帽子。

如今在大小凉山腹地,随处可见绿树掩映的彝寨民居,粉墙砖瓦、彩梁画栋、檐吊牛头、壁画图腾,一个个彝家新寨如漫山遍野的索玛花,诉说着这片土地“一步跨千年”的巨变。

我省把彝家新寨建设摆在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优先位置,2010年开始试点,2011年全面铺开。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至2014年底,我省共在大小凉山完成彝家新寨建设1262个村、104587户。今年,还将完成209个村、18215户彝家新寨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用产业支撑美丽新家园,不断让彝族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