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最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巨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进士。嘉祐六年应制科中最高等。熙宁二年,以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府推官,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屡受排挤打击自求外职,熙宁四年出任杭州通判,后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元丰八年,由知登州召还朝,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因对司马光等“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利害,参用所长”的做法表示反对,又遭到排斥打击,而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官至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元祐八年,太皇太后高氏死,哲宗亲政,新党人物上台,对元祐人士再残酷打击,先出知定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逝于常州。南宋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忠心报国,勤政爱民,实事求是,敢说真话,故屡遭打击,生前死后都大起大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就宋代而言,散文、诗歌、词、书法,苏轼皆为第一。其绘画突出强调写意性与抒情性,对后世文人画有极深远影响。从他自己的丰富艺术实践中提出许多文艺创作理论,如“有道有艺”“胸有成竹”“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等,为后代广大文艺创作与赏评者奉为金科玉律。就“文化”视角看,哲学上他是北宋蜀学代表人物,有《易传》《书传》《论语说》三书和大量文章。政治学上他对儒学的民本思想、仁政思想,有深度的论证和实践,平生所到之处,都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此外,在军事学、医药学、水利学、农学、园林、盆景、制墨、酿酒、烹饪等方面都有值得一提的研究。
主要贡献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全能作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巨大。第一,他的全部著述(4800多篇文,2700多首诗,330多首词,多种专书、杂著、书帖、绘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第二,他一生投入生活实践的全部事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智慧和精神。第三,他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在历史时空中的投射延展和巨大影响力。这三者共同构成苏学的思想宝库和艺术宝库,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厚滋养。
历史功绩
宋代蜀学开山之人,诗、词、文、书、画自开一派,为宋代天下文宗。
在四川的历史遗存
眉山市苏坟山、三苏祠、中岩寺、连鳌山、蟆颐山、醴泉山。
当代价值
其宏富著作、光辉事功、人格魅力仍然可说是当今中国人应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生动活泼的教科书。
一句话评语
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全面性、顶尖性、复杂性的文化巨星,国际上称为“千年英雄”,是“说不全、说不完、说不透”的永远的苏东坡!
张志烈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
-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