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扶君乡黄家沟村明朝黄辉家族:一门三翰林 父子两帝师

2016-04-09 08:19:48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王了黄勇

诗歌书法,黄辉被赞“东坡第二”

在家族中,黄辉精通儒释道,政治建树和文化成就最高。

黄辉刻意学习古文,推崇“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的主张,以韩愈、欧阳修的文体为范本,使得当时翰林院的文风大为改变。

黄辉是晚明著名诗人,传世作品有40多首。他写的诗,“清新轻俊,自舒性灵,状景抒情,真切动人”,与公安派的主将陶望龄齐名。

黄辉的文学作品除《铁庵集》《平倩逸稿》《怡春堂集》《慎轩文集》等传世外,康熙年间的《西充县志》和嘉庆年间的《南充县志》,也收录了他的疏、策、记、序、诗、赋及杂著50多篇(首)。

黄辉更是著名的书法大家,有不少作品传世,件件堪称精品。黄辉的书法,以行、草见长,特点是“布局疏朗,行气脱落,韵致潇洒,墨法圆润”。

据说,黄辉曾被万历帝称赞为“仙笔”。有一年春节,万历帝大宴群臣,黄辉写一幅“天下太平”的匾额挂上宫门。挂好后,大家才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是“大”字。就见黄辉拿起毛笔,饱蘸浓墨,然后往上一扔,恰好在“大”字下添上一点,万历帝高兴地称赞他是“仙笔”。

1602年,黄辉告假回乡后,去拜访恩师任瀚。谁知8年前,92岁的任瀚就去世了。黄辉十分悲痛,为任瀚坟茔培修墓基。在凭吊任瀚在山中面壁读书的石屋时,黄辉在洞口上方题写了“飞仙洞”3个大字。如今,这3个字仍依稀可辨。

李德先介绍说,在黄辉任职的翰林院同事中,大家公认的是,诗文要数陶望龄,书画则是董其昌,黄辉的诗和书法都有名气。时人称誉黄辉是“诗书双绝”,说他“从今诗苑书坛史,记下东坡第二人”。

黄辉家族,明朝亡后走向衰微

黄光是黄辉的大哥,因父亲常年在外做官,懂事时就帮着母亲干活,照顾弟弟妹妹和老人。黄光没读什么书,终身在家打理家业。

老三黄耀天资聪颖,11岁就考中秀才。后来被南充县推荐进入国子监读书,成为贡太学生(相当于举人副榜)。

老四黄韑,字昭质,在黄辉考中进士后3年的万历20年(1592),也考中进士,后来历任汝南大参、山东按察使司、河南布政使司、山东河南两省监察御史、户部内阁主事、福建主考官、内阁主事兵部武选司等。李德先说,明朝要进入内阁,先得进翰林院,所以黄韑也是翰林。

老五黄烨,读书不多。一辈子在家协助大哥黄光打理家业。

黄辉的妹妹黄杨氏,识文断字,多有文采,嫁给同乡进士杨文举。杨文举官至通政司通政使(正三品)。

黄耀的儿子黄昌胤,崇祯10年(1637)考中进士。7年后,李自成攻进北京,明朝灭亡。吴三桂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引清军入关,包括黄昌胤在内的旧明官员,对吴三桂、多尔衮感激涕零。经多尔衮推荐,黄昌胤被任命为陕西巡按。

顺治2年(1645),黄昌胤在陕西“察吏安民”,看到清军对汉族人大开杀戮。尤其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消息传来后,黄昌胤发现走错了路。第二年,黄昌胤秘密派遣心腹,暗中与南明弘光政权联系。结果事情败露,被陕西总督孟乔芳以“通贼谋逆”罪处斩。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末乱世中,黄辉家族出了一个被嘉庆《南充县志》称为“烈女”的女子杜黄氏。她是黄辉儿子黄昌言的女儿,夫君早死,留下一个遗腹子。明朝灭亡的消息传来,黄昌言和儿子黄仕愉悲痛万分。孀居在娘家、守节17年的杜黄氏对哥哥黄仕愉说,黄家世代受皇恩,如今大明灭亡,黄家要有殉节才对,然后就上吊自杀了。

此后,黄仕愉带着父亲黄昌言,避难到走马场的普济桥老宅。黄辉的其他子侄,也纷纷到黄村宫、黄阁坪、花家坝、清水溪等地避祸。黄家沟人去楼空,荒草丛生。

清初四川又经历了多年战争,黄家部分子孙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如今自贡、大竹等地还分布着不少后人。康熙初年,黄仕愉悄悄回到荆棘丛生、断壁残垣的黄家沟老家定居下来。

康熙帝后来为缓和社会矛盾,公开表彰明朝忠良。康熙54年(1715),黄家沟黄氏家族得到“簪缨世胄”匾额后,族长黄鸿联络普济桥老宅、黄村宫、黄阁坪和花家坝、清水溪、濑滩等地的黄家后人,集资在黄家沟重修祠堂,为祖上有功名的人修建纪念牌坊,维修祖茔。

此后,黄辉家族后裔在当地不断繁衍生息,延续至今。

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图由黄格铭提供)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