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让一个普通的村落变美了,按照现代农业、新村建设、乡村旅游和综合配套改革“四位一体”模式,西充县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3个、聚居点64个,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新村已成西充大地最美的风景。
流转土地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西充县观凤乡金圭寺村离县城还有20公里,离观凤场镇也有3公里,属于偏远村。“2002年,我们村就在寻找老板来承包土地。”村支书任宴介绍,看着村里的好田好地都没人种,任宴觉得很可惜,“青壮劳动力出外出挣钱了,只有找大老板来承包了!”
直到2010年,通过县工商联介绍,一位在外搞运输的本村人回来承包了村里500亩土地,成立“阳光农业”公司,目前公司流转了村上200亩耕地,300亩林地,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农民收租金不说,还在公司打工挣钱。
村里剩下的300多亩土地种上了柑橘,现由村专业合作社管理。这个合作社是由在家的17名党员发起成立的,采用支部+农户的合作模式。“柑桔要三四年才挂果,果子上市了,就有收益了。”任宴对未来充满信心,“看到希望了,‘阳光农业’有可能全部把村上的土地都流转,目前正在谈判。”
近日,在该县双凤镇跳蹬河村专业合作社的桃园里,记者看到10多个村民正忙着给桃树修枝、刷白干。3年前,全村1/4土地撂荒, 1/3村社道路不通,1/2群众外出务工,农业无产为,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成为远近闻名名的“三无村”。
2011年,在上海打拼的老板胡江回来回到老家,被推选为村支书,村干部和部分党员带头筹集20万元作为全村发展启动资金,新修2公里产业路,改建6口蓄水池和1座提灌站,复耕撂荒地200亩。村集体自建专合社,村民当“股东”,有保底租金收入,还可以在自己的专合社上班挣钱,盈利后还能分红,村民干活更有责任心。
村民以土地、劳动力、现金等方式入股,成为股民,村支书胡江成为专合社理事长,昔日撂荒地成果园。“胡攀入股现金2万元,胡世勇将在专合社务工50天的2500元工资入股……”70岁的村民胡联任指着专合社收支明细表说,他用0.8亩地和卖牛的1万元现金入股,相信专合社一定能办好。“起初还有点怀疑,后来看到专合社开荒种果树,明年就能挂果,我便把全部撂荒的山地入股专合社了。”
从该专合社成立后,620余亩撂荒地重新被激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包括村干部在内的所有村民都是合作社成员,都会在里面分红。”合作社都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又是村支书又是理事长的胡江自言,他们这种模式可能是全县唯一的,“只要能带动百姓致富,所有账目清楚就对了,村委会和合作社的出纳、会计严格分开,哪笔账上村上的,哪笔账是合作社的,都有人记录、每一笔开支都有人监督。”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通过流转,把全村土地流转到村民们自己的合作社,实现了规模经营。
胡江介绍,合作社已将全村的土地经营出一定的效益,外面大的公司要来流转,“合作社将召开‘董事会’,谈判的筹码高了,更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
如今,西充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专合组织进行适度规模的经营管理,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创新了百科公司的“两统两返”、古楼镇过江楼村的能人带动“四步法”、 紫岩乡观音庙村的“五统三带”专合服务自主经营型扶贫产业等8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