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广滩村:当传统渔船村遭遇当代艺术(图)

2016-02-26 08:37:0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林霜黄里

  村民田百明教儿子造船。

  B

  把人们拉回到过去的生活场景

  “作坊开不开工,订单说了算。”60多岁的程文忠,是村里最有名的造船师傅,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与邻居闲聊,对今年有没有订单并不是太关心。

  院子里存放了10多艘15米左右长的龙舟,每年春夏之交,程文忠都要把龙舟搬出来维修检查、喷漆、涂抹桐油,然后租给一些龙舟队作为训练船只。“现在很多地方恢复了龙舟比赛,造船作坊就有事情做了。”

  不过,在陈建军看来,由于现代水利设施以及村镇发展变化,岷江沿岸村民过去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所以他想制造一些机会、方式,把村民拉回到过去的生活场景中。

  就在“水系博物馆”上溯途中,陈建军来到金马河畔刘家濠的玉书饭店午餐,门前的沟渠引起他的好奇,询问饭店老板陈建仕沟渠叫什么名字,陈建仕竟说不出来。于是,陈建军查阅当地水利史,发现在清顺治年间,这里曾经有一个疏导水流的工程叫“大朗堰”,是一个名为大朗的和尚集资修建的,说他“头戴斗笠,脚登芒鞋,囊中装着化缘簿,离开三圣寺,走上托钵化缘集资修堰的途程”。在当地,如今只有一些老人还知道这个堰的名字。

  陈建仕被陈建军讲的故事打动,觉得要“整”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名字,就把玉书饭店改名“大朗堰饭店”,成了“水系博物馆”链条上的一个“景点”。陈建军觉得,这是一个“恢复乡村生活”的成功范例,这个名字可以让人想到过去“开河修堰”的活动。

  “如果能让村民重回造船作坊,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陈建军说,只有当村民与水有了关联,他们才可能参与到“水的保卫者行列”。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