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有极度濒危植物重现贡嘎山区 首次被西方植物学家发现后曾百余年难觅

2022-07-07 06:29:06来源:封面新闻编辑:刘波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受访者供图

7月5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重庆师范大学和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刊发论文,称再次发现了卫矛科植物尖齿卫矛。

该植物为四川特有种,为极度濒危物种。1908年,该植物被西方“植物猎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H.Wilson)首次发现,随后100余年里却难觅踪迹。

研究人员根据花果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证据重新确认了其分类地位,并根据新发现植株的数量和生境现状评估了受威胁情况。此外,研究人员还委托绘画老师为该物种绘制了科学手绘图,并根据相关命名法规讨论和确定了其合法的学名词汇用法。

此次发现的尖齿卫矛标本

植物迷踪

首次发现后仅有一次存疑发现记录

1908年11月,威尔逊在四川西部收集植物资源时,曾采集到3份处于果期的卫矛科植物标本,并记录了采集地为“四川瓦山”。

1913年,植物学家卢森诺(Loesener)和阿尔弗雷德·雷德尔(Alfred Rehder),根据威尔逊1908年在四川西部采集的3份果期标本命名为Euonymus Aquifolium发表。

《四川植物志》第4卷(1988年)卫矛科编写专家依照发表的原文进行了翻译,并根据当时的命名习惯将拉丁词改为Euonymus aquifolius,同时为其拟中文名为尖齿卫矛,将其分布地点记录为四川省洪雅县瓦山。

《中国植物志》第45卷第3分册的卫矛科编写专家,曾记录了另一次该物种的采集(少年义勇队标本秦沛南等104号,峨边龙门沟),但没有提及标本存放的标本馆。该标本记录只有果,不但没有花,而且连叶也没有,所以标本是否为尖齿卫矛这种常绿的厚革叶植物存在疑问。

而关于威尔逊在1908年采集尖齿卫矛更具体的地理位置,无法通过相关文献查询和追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印开蒲研究员,将威尔逊出版专著中所提及名为“瓦山”的地点,追溯到现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的一个山峰,不少植物学家和爱好者曾试图在这一地区找到该物种的活体居群,但没有结果。

野外尖齿卫矛

发现尖齿卫矛的悬崖

悬崖上发现鲜活种群

研究成果厘清学界争论

2021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胡君助理研究员带队进行考察任务时,在贡嘎山东南坡四川省九龙县的一条峡谷悬崖上发现了约15株冬青沟瓣的种群。

冬青沟瓣植株为1-3米的灌木,部分植株正在开花,这让考察人员感觉非常兴奋,因为之前从未记录过尖齿卫矛花的形态,这是百余年以来首次观察到它的花。

此前,基于对尖齿卫矛形态特征特别是果实形态的观察,在编写《中国植物志》时,研究人员将尖齿卫矛从卫矛属转移到沟瓣属,拟名为冬青沟瓣。

但此次研究人员野外观察到冬青沟瓣的花明显为5基数,有5个萼片,5个花瓣,5个雄蕊,在发育良好的子房中分为5室。以上这些形态特征都与植物志记载沟瓣属4基数的特征不符,而更符合卫矛属的特征。

尖齿卫矛手绘图

为了测试利用花特征推断出的分类地位是否与分子数据相符,研究人员通过对冬青沟瓣以及形态上与其相近的刺叶沟瓣的样本进行了分子实验,结合已发表研究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分子系统树显示,冬青沟瓣和置于沟瓣属的4个种可以得到一个支持率较高的分支,嵌套在卫矛属中,这进一步肯定了冬青沟瓣的系统位置应放置于卫矛属,而且进一步证明沟瓣属种类可能应合并到卫矛属中。

由于尖齿卫矛是四川特有种,在本次发现之前无任何野生种群信息,在最近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CR)。研究人员根据新考察到的尖齿卫矛植株数量和生境条件,考虑到即使在大渡河流域部分人迹罕至的支流峡谷可能有种群尚待发现,数量也不会太多,该区域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22年)红色名录的分类和标准,仍将尖齿卫矛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CR)。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