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人寿万能险被叫停 险资“举牌”将变天

2016-12-06 13:47:25来源:第一财经编辑:彭焘张菲菲

如疾风骤雨一般,证监会高层周末公开痛斥“野蛮收购”、“监管套利”的市场影响还在发酵之中,保监会本周开工第一天就祭出政策规范万能险,剑指“宝能系”险资平台,前海人寿被责令整改。

12月5日晚间,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同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

对此,业内表示,监管部门重拳整顿前海人寿,对于规范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和万能险产品发行具有以儆效尤的意义。

保监会祭出“组合拳”规范万能险

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经营管理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截止三季度末,今年的保费收入规模已经达到2.5万亿,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随着险资规模的扩大,万能险占比大幅调升,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多在5%左右,显著推升保险机构的负债端成本。广发证券测算,在今年前9个月新增的保费收入中,万能险占比高达20%。

事实上,监管部门已经出手规范“万能险”产品的发行规模。今年3月18日,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明确对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的规模进行了规范,并对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进行了限定,这普遍被认为是保监会对于“万能险”产品的限制。

但是,该通知中进一步设定了5年的“过渡期”规定: 过渡期内,保险公司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当控制在基准额以内。业内认为,上述《通知》对于保险公司2016年和2017年万能险规模的影响不会很大。

今年5月至8月,保监会组织7个保监局对万能险业务量较大特别是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

保监会还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

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

“来路不正当的钱”剑指万能险

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怒斥资本市场举牌、杠杆收购的市场行为,他直指“来路不正的钱,从门口的野蛮人变成了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

纵观他的讲话,所言的“来路不正的钱”主要是“用大众的资金从事所谓的杠杆收购。”

“杠杆是物理上的概念,用杠杆的强度、杠杆的长度、杠杆的支点,杠杆收购用的钱,出资人必须有风险消化能力,现在在金融市场,直接发展一些产品,实际上最终风险承受的不是发产品的机构,而是我们广大投资者。”刘士余的讲话中,饱含着对当前资管行业利用金融产品进行杠杆收购的风险隐忧。

而搅动近来资本市场波澜的重要力量就是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宝能系通过旗下前海人寿争夺万科股权,背后隐藏着大量杠杆资金的身影。

那么,多家保险公司“举牌”资金源自何方?借助万能险和结构化产品募集的保险资金是重要“弹药”。

“险资举牌的规模资金来源确实有问题。”一位保险分析师告诉记者,刘士余对举牌本身持中性评价,但是利用万能险和结构化产品形成的长短期资金错配,利用杠杆资金举牌,本质上长短期错判形成的资金池,逾越了市场和监管的底线,预计短期内监管部门将进一步规范市场。

纵观市场上以安邦系、宝能系、恒大系、生命人寿系等各路保险资金的举牌路径,主要是通过万能险和结构化产品进行杠杆举牌,万能险本质上是利用长短期资金的期限错配形成的资金池,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政策层面亟需进一步规范。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此次监管层释放信号整顿,通过这一整顿,长期的举牌操作流程将更加规范,预计保险资金中长期举牌不会受到影响。监管部门将在万能险和杠杆资金的运用方式进行完善。

保监会还指出,对其他在万能险经营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保监会正密切关注其整改进展,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举措。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