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声响,女声起,婉转悠长。“峨眉山上青蛇仙”,伴随急促的鼓点,一声激昂的高腔划破寂静的舞台。
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乍一见到23岁的帮腔演员杨茜,难以将她与戏曲挂钩:皮肤白皙,眼神有光,白色的毛衣下,是属于“00”后的温暖、活泼和可爱。然而,一旦她站在舞台的聚光灯外,却爆发出一段段洪亮而有力的唱腔,久久环绕在舞台上方。
帮腔是川剧的一大特色。在表演时,帮腔从旁推进剧情,以画外音或旁白的方式介绍故事背景,烘托戏剧氛围。“牺牲不光需要无畏,更需要有意义。”这是杨茜表演多次的川剧《烈火中永生》里的台词。而戏中的台词,也像极了杨茜从台前转向幕后的演艺之路。
出生于川剧世家,杨茜自幼与川剧结缘。2011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招募川剧“娃娃班”小学员,年仅11岁,五官和身形等条件都不错的杨茜顺利入选,开启了川剧学习之旅。
川剧对基本功要求很高,身、形、手、眼和嗓音缺一不可。每天除了练功,文化课也不能落下。“学校每年会实行末尾淘汰制,压力很大。后来在老师的指引下,我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也爱上了川剧。”杨茜回忆。
专攻川剧行当的花旦等角色,这一坚持就是4年。2015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觉得这位小姑娘嗓音不错,建议她转向幕后,往帮腔演员发展。
转型帮腔演员意味着要重新开始。对当时15岁的小姑娘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抉择。“一想到要告别舞台和聚光灯转向幕后,就觉得期盼已久的一切,瞬间成为了泡沫,内心无比抗拒。”起初,杨茜十分不理解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
川剧对帮腔演员的功底有极高的要求。在得知剧院帮腔已经超30年没有招新人,单位的老师也面临退休,且帮腔演员选角要求严格,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杨茜开始跟随启蒙老师李建英学习帮腔,“后来啊,觉得舞台聚光灯之外,也需要我们帮腔演员成为那束‘光’。”
一年后,杨茜顺利从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毕业。2016年9月,她成功考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成为一名专业帮腔演员。
从后台转向幕后,当一名帮腔演员并非易事。半路出家,杨茜遇到了不少困难。帮腔常决定了观众对整场演出的“第一印象”,不仅需要演员的音调准确、音色优美,且声音还要富有穿透力和感情。“同时,我们还要熟悉各个曲牌、乐理,要反复地练习,持续地学习。”舞台背后,杨茜在排练室里一次次练习,也听遍了一个个曲牌。
是演员,终要登台。刚转型帮腔演员不久,杨茜就迎来了第一场大戏——《双天官》。由于舞台经验不足,她当天的发挥失常,没能准确在幕后帮腔,影响了整场戏的演出质量。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她都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抑郁情绪中。
缺乏自信和经验,巨大的压力也让杨茜在排练场上几度流下眼泪。“帮腔演员在一出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锤定音’不准,整场演出就会出大问题。”杨茜说。
在研究院前辈和家人的鼓励下,杨茜重振旗鼓。她开始认真复盘每一场演出,工作之余,还自费找老师“加餐”,系统学习发声,进行气息练习,不断精进技艺。
汗水浇灌,终得花开。2021年,杨茜在《烈火中永生》担任女声独唱,表现优异,用一段段婉转悠长的唱腔得到了老师和观众的认可。这让她十分兴奋。“那次,第一次有观众结束后问,帮腔的是谁?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的心情,那一刻,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杨茜说。
自那以后,她逐渐打破了心里的藩篱,重拾自信。从为小型折子戏帮腔,到逐渐成长为能挑大梁的大戏领腔,在她看来,幕后的帮腔有着不一样的使命,“尽管身处聚光灯之后,无法被观众看见,但帮腔演员就像舞台背后的光,为整场演出灌入灵魂。”
而今,休闲之余,杨茜也常会走进剧院,换个角度,作为观众看一部戏。“前段时间,新编的实验性川剧《离恨天》在北京和上海演出,开创性的剧情演绎得到了很多和我一样年轻人的好评。”杨茜说,川剧不只有变脸和喷火,还有许多经典的折子戏和顶碗等绝活,它也随着时代不断创新,讲述新的故事,融入新的元素。“当走进川剧院,你会惊叹,舞台上,充满光芒。”杨茜说。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