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丨熊猫家园(一)家在中国

2024-05-24 17:36:41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编辑:张炼


5月22日,《熊猫家园》全媒体行动启动。行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国际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十余家单位联合推出,聚焦大熊猫繁育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栖息地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探究实践。我们的多路记者将带大家跨越山海,探访全球各地大熊猫的家,看这只“世界团宠”和我们又多了什么样的故事。


天地瑰宝,家在中国。探访熊猫家园,先从大熊猫国家公园出发。在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建立国家公园,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标志性工程。设立近三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有什么新变化?一起跟随川陕甘联合报道组走进这片秘境。


川陕甘联合报道组 四川台记者 周柳青:欢迎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这里是四川的夹金山,这里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的1号界碑就矗立在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垭口处。在这座界碑的后面,就是大熊猫生活的乐园。今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共同去探索这片万千生灵生活的秘境。


这片2.2万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陕甘三省,处于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和小相岭核心区域。这里生活着1300多只野生大熊猫,占全国总数量的70%以上。和大熊猫共享天地的,还有雪豹、珙桐等8000余种野生动植物。


大熊猫家在中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巡护监测,则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5月的一天,我们在位于广元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跟随摩天岭保护站副站长刘涛,踏上了巡护的路。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 摩天岭保护站副站长 刘涛:红腹角雉。

川陕甘联合报道组 四川台记者 周柳青:看到没有,那里有一个……

出发没多久,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雉就出现在眼前。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 摩天岭保护站副站长 刘涛:光线比较好的时候,它就会在树林里边,因为它也怕一些猛禽。


走完一小段登山步道,钻入比人还高的箭竹林中,真正的巡护路才正式开始。刘涛说,这些几乎让人无法直立、无处落脚的地方,才是野生动物们的“路”。走在这样的路上,刘涛得以在4年间与大熊猫相遇7次。就在前不久,两只恋爱中的大熊猫,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

刘涛拍摄的画面中,雌性大熊猫闲适地躺在树干上尽享春光,雄性大熊猫则在下方忙碌地做着标记。同样的地方,刘涛在2023年3月27日、28日也记录到了野生大熊猫“走婚”的一幕。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 摩天岭保护站副站长 刘涛:每年大熊猫,估计繁殖季节都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摩天岭区域的话,火地沟那个区域,就是一个走婚的一个场所。(我们)就在这个点位蹲守。如果发现它,我们就尽量把它拍到。


对于刘涛来说,大熊猫家在中国,是一种不断邂逅的缘分。唐家河片区,不只是大熊猫的恋爱场所,也是万物竞秀的生机之地。当我们用24毫米探针镜头对准草地、苔藓和树枝时,一片片不易察觉的“小天地”出现了。伪装大师竹节虫、《诗经》里写过的螽斯,这些昆虫唐家河片区有580种。看似静谧无声的森林里,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蓬勃的生命力。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凭借新设备,野保队员今年也有了更多新发现。

雅安市宝兴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股股长 郑从军:现在看到出现这个亮点就是野生动物。刚才用可见光看的时候,就已经看到它的黄腿了。它是中华鬣羚,是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搭载了热成像仪的无人机,是宝兴片区野保队员的巡护“搭子”。今年2月,郑从军和同事用它拍到了野生大熊猫。


雅安市宝兴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股股长 郑从军:热成像它就发现一个白色的白点。在河边,自然光一看它就能区别了,黑白色的很好区别的。行动自如,身体非常强壮。

操控热成像无人机,巡护人员能轻松发现方圆五公里内狩猎、伐木等违法行为。在野生动物活动最频繁的夜间,这个设备更是能够“大显身手”。


从密密麻麻的亮点,到体态逐渐清晰,上百只川金丝猴嬉笑打闹、玩耍觅食的热闹场景,被“空中之眼”抓拍。郑从军说,用热成像无人机不仅提高了巡护效率,更重要的是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中,减少了对它们的打扰。


雅安市宝兴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股股长 郑从军:最和谐的相处就是人别去过多地干预它,别去影响它。让它们更好地生活在这片净土里。

同样聪明的设备,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白水江片区内“大展拳脚”。


川陕甘联合报道组 甘肃台记者 方卉:国内首次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同一地点)拍摄到了5只不同的野生大熊猫活动的踪影,其实就在我们这边,是吗?

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工作人员 许可: 对,就在我们这边。


这5只大熊猫,都出自同一台红外相机,时间在今年的4月2日至27日。工作人员说,这反映出园区内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正逐年增多。还值得一提的是,这台红外相机有着实时回传的本领。

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工作人员 许可:如果说前一秒有动物经过的话,它会像我们手机发短信那个功能,传输给后台,我们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监测平台体系上就能立马看到。


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月也传来好消息。工作人员在整理数据时,发现红外相机在今年1月17日拍到了一只疑似棕色大熊猫的影像。如果确认,那这将是该保护区继2018年3月后,时隔6年再次拍摄到棕色大熊猫个体。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华阳管护站副站长 周勇:这个熊猫颜色明显要淡一些,不是那么黑白分明。到底是不是棕色大熊猫,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在那个附近捡一些新鲜的粪便,来提取DNA。

四川的野生大熊猫今年也常常被“秘境之眼”发现。在雅安芦山,今年2月,红外相机捕捉到大熊猫母子巡山的画面。在成都大邑,红外相机于去年底和今年分别拍到了两对不同的大熊猫母子活动画面,以此推测出片区内至少新增了2只大熊猫。“数量增加”这个结论,不仅从日益完善的“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中得来,也从科研人员数年来对大熊猫核心分布区的监测研究中得来。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杨志松:根据最后一次监测的数据显示,相比较4年前,在我们所涉及的重点区域的范围内,监测到的熊猫的数量,比4年前增加了50只。从这个数据表明,大熊猫种群数量也是呈稳定增加的,小种群的隔离现象在持续缓解当中。

大熊猫家在中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负馈赠,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累计修复栖息地约70平方公里。2023年3月,川陕甘三省启动了联合巡护。2023年10月,三省开展区域协同立法所产生的相关《决定》和《条例》也正式施行,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实现“有法可依”。法治、人勤、科技兴,倍受呵护的熊猫家园,将一直绿意盎然、生生不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