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阔步前行

2024-06-06 18:31:48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编辑:牛霄

6月5日上午,一列白色试验车从巴中东站驶出,沿着新建的巴南高铁快速开往南充北站,意味着巴南高铁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巴南高铁自规划起就被誉为“红色铁路”“扶贫铁路”“振兴铁路”,随着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也标志着川陕革命老区即将迎来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2016年7月,国务院批复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21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支持川陕、沂蒙、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1年11月,《四川省“十四五”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印发。

巴中是原川陕苏区的中心和首府,是川陕革命老区、四川省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近年来,巴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在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强力推动巴中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巴南高铁即将开通运营,是巴中进一步织密立体交通网络、加快畅通对外大通道的具体展现。巴中,正成为成渝西通道上的“C位”。

2019年2月3日,四川航空3U3015次成都至巴中航班安全着陆,标志着巴中恩阳机场正式通航,彻底结束巴中没有航空运输业的历史,360万老区人民从此圆了“蓝天梦”。如今,巴中恩阳机场已开通15个航点城市,年运输旅客近50万人次。

与此同时,南江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广巴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即将动工,成都经巴中至安康高铁纳入国家规划得到有关方面大力支持。

区域交通网络持续优化。2019年12月10日,巴万高速公路巴州至通江段正式通车运行,结束了中国红军之乡——通江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了四川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县通高速公路,带动老区群众驶上发展的“高速公路”。

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建成通车;米仓大道,诺水大道,镇广高速川陕界至王坪段、通江至广安段加快推进;苍巴高速巴中段年内有望建成通车,形成一条新的出川、入陕、进京大通道;巴中主城区实现绕城高速、绕城快速路闭环运行。水利方面,巴中持续加大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推动形成覆盖全域的现代水网。红鱼洞水库枢纽工程建成投用,黄石盘水库基本完工,江家口、青峪口等大型水库加快推进;二郎庙、双桥、天星桥、湾潭河4座中型水库完成蓄水验收;38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122个乡镇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恩阳区柳林镇、通江县沙溪镇获评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2个村入选全国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6月4日,在南江县乐坝镇的四川南江新兴矿业公司磁选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霞石原矿经过破碎、研磨后,通过运输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磁选机中……

结合特色资源优势,巴中全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石墨、霞石、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探明霞石矿资源量775万吨、石墨储量1.3亿吨、石灰岩资源量3.6亿吨、天然气储量1.4万亿立方米。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近200家,建成巴中经开区等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巴中意科碳素、鑫晶源新材料、碳原子新材料、超欧新材料、赛尔科技等公司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在南江县公山镇卫星村,4000余亩金银花迎来了采摘期……近年来,巴中大力发展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建成通江银耳、青峪猪等品种试验基地13处,建成南江大叶茶、平昌青花椒等“川字号”绿色产品种源基地2万余亩。通江县被成功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通江银耳)优势区,平昌青花椒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长赤翡翠米”“南江金银花”4件地理标志产品经权威论证。打造秦巴山区特色种业创新中心,南江黄羊原种场成功创建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全市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79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南江)、省级园区5个。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建成巴州区丹参、枳壳、恩阳川明参、南江金银花、通江杜仲等良种良繁基地5个,打造万亩中医药产业示范片5个。巴州区、平昌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

近年来,巴中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矿产资源等方面优势,旅游、特色农业、资源精深加工、商贸物流、大健康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依托生态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康养、商贸物流、文化创意“四大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巴中已有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20个,建成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巴中市入列四川省首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南江县、通江县成功创建为天府旅游名县,平昌县、恩阳区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红色文化品牌持续擦亮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等地,每天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巴中红色资源富集,全市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7处511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81点;全市馆藏革命文物3万余件,其中一级革命文物19件,数量、价值位居四川省前列,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

近年来,巴中持续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完成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保护修缮等文物保护项目22个。出台《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实施方案》,聚力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标杆。推动建设红色博物馆集群,通江县空山战役纪念馆等8家备案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目录,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8家,其中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达13家。

创作推广红色剧目不断。创演儿童剧《小军号》、曲艺剧《周永开》、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问君归期》、川剧《红漫巴山》以及话剧《人生无处不青山》等舞台剧目。儿童剧《小军号》荣获第十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并入选“剧美天府回望百年路奋进新时代——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目录”。独幕剧《家书》获得四川省第十八届小品(小戏)比赛三等奖。

编撰出版《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川陕革命根据地史》《川陕忠魂》等红色文献30余部,摄制《苦难辉煌》《巴山忠魂》等专题片10余部。《革命理想高于天》《川陕记忆·英烈忠魂》等主题展览在60多个城市巡展,取得良好反响。

打造全国、省、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余个,年接待观众600余万人(次),成为群众接受红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建成“川陕老区行·从心再出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以红色旅游资源为支撑的国家4A级景区6个,“重庆-广安-仪陇-巴中线”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等5个景区被列入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民生事业跨越发展

3月28日,巴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经开区院区)正式开诊,结束了巴中建立地区以来无独立市级中医院的历史。

“把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工程。”近年来,巴中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疾控体系,组建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733个,“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实现群众在家门口看上“专家号”。

中医药传承有力,中医医院、中医馆(科)、中药房、中医角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创建国家重点中医专科1个,建成15个省级和24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建成“南江黄羊金银花”全国产业示范园区、巴州区枳壳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和市级中药材园区11个。全市着力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积极推动高值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自2019年以来,巴中帮助10万余人累计节省医药费用超2亿元。

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实施学前教育提质扩容工程、义务教育薄改提升工程、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2024年,巴中以“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总目标,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放合作提质赋能、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基础设施提质、教师队伍提能、全面发展提效等6大方面23项任务,奋力开创巴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推进“五单”职业培训模式,开展“戎耀归蜀退役军人暨军属专场招聘”活动。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

全市14.16万户47.7万人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持续巩固,教育医疗政策全面落实,基础配套设施加速完善。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开展就业帮扶,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建立监测帮扶定期调度工作机制。出台“1+34”衔接配套政策,形成8个方面42项到户到人政策清单。设立规模为3000万元的防止返贫基金(资金),筑牢兜底保障最后防线。

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等项目,支持发展“直播电商+线上定购服务到家”等新模式新供给,组织参加或举办西博会、西洽会、农博会、百县万品、博览会、茶博会等活动,建设“数字供销”平台,让一批“巴中产、巴中造”产品走出巴中,走向全国。不断加强东西部协作,扎实推进省内对口帮扶。推动“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全市建成示范村99个、巴山田园综合体69个。2022年,巴中作为全省唯一市州入列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名单。

巴中,是“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巴中,是“空铁高”齐头并进的巴中,是“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的巴中……在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征程上,巴中将不负嘱托,阔步前行!

记者:李建军

来源:巴中日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