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功夫 遂宁市船山区天宫庙小学打造剪纸特色

2017-04-28 14:15:5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金婵娟李琴芳

胡宁老师教学生剪纸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信息(记者 李琴芳)“胡老师,快看,我剪了一个小动物” 唐铭思拿着剪纸告诉美术老师胡宁。4月27日,遂宁市船山区天宫庙小学像往常一样上着剪纸课。

  据了解,学校从2008年开始将剪纸引进美术课堂,在胡宁的带领下,学校打造教师团队、开发校本课程。2012年,剪纸课程体系初步成型,形成了“普及为基础、提高是关键、拔尖促发展、活动贯全程”的校本课程体系。今年,3月17日,“遂宁市胡宁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遂宁市船山区第一个市级名师工作室成立。

  据悉,胡宁不仅是天宫庙小学的美术老师,也是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胡氏剪纸”传承人,学校师生称他为“胡大师”。在美术教育专业学习期间,胡宁在传统技法基础上吸收版画、油画、国画等艺术表现手法,对传统剪纸进行革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剪纸技法,彩纸可叠加到9层。他创作的系列名人画像和“人间遂宁”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剪纸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记者在天宫庙小学校园的展示橱窗中看到,唐铭思创作的《金鸡报晓》和《我的中国梦》颇为亮眼。班主任衡晓晖却告诉记者,在学习剪纸之前,唐铭思可以说是一名“边缘化”的学生。

  当时,唐铭思学习成绩靠后,性格内向,也没有特长,在班上的存在感很弱。3年前,她在胡宁的美术课上接触并爱上剪纸艺术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开始,唐铭思只是在美术课上学剪纸,但她很快发现了这种艺术的魅力,常在课后主动向胡宁请教,并加入了剪纸社团。“这孩子很有天赋,上手很快。”胡宁介绍,唐铭思爱学肯钻,技法提高迅速,很快在学校每学期一度的艺术周上崭露头角,“上墙”的作品越来越多。

  衡晓晖惊喜地发现,唐铭思不仅通过剪纸找到了满满的存在感,学习上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衡晓晖将其归结为自信心的正向迁移作用,教语文的她发现唐铭思在写作上的显著变化。剪纸创作要求对生活细致地观察,唐铭思的观察能力得到训练,她的描写也变得形象生动,作文不再空洞平淡。

  天宫庙小学何冠军表示,开设剪纸课,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耐心和细致的生活态度,愉悦心情,陶冶情操。通过接触剪纸艺术,小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和喜爱程度,进而提升其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把剪纸艺术与德育活动相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