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安居区“四抓”强化法治保障助推脱贫攻取得实效

2017-05-04 16:37: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罗小单

  四川在线遂宁讯(记者 罗小单)脱贫攻坚怎么做才能取得实效?产业怎么发展,贫困群众才能切实增收?今日(5月4日),记者从遂宁市安居区了解到,该区在深入贯彻中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法治理念,强化法治保障服务脱贫攻坚下,依法依规精准决策、依法依规精准脱贫、依法依规深化治理、依法依规加强保障,全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全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8595人,贫困村摘帽13个。

  狠抓关键少数 依法依规精准决策

  提升法治意识,完善决策程序,依法精准项目,是该区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该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等脱贫攻坚政策法规,自觉树立法治扶贫和规则意识,依法依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由书记、区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工作小组,坚持“五不上会”原则,建立“专项工作小组初步研究、领导小组会审议、常委会研究决定”的决策机制,严格执行稳定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不断提高决策的法治化水平。目前,共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6次,专项小组会议10余次。

  科学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区、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年度计划,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安排脱贫项目,积极构建项目安排“区负总责、乡镇落实、村社实施”责任体系。全区规划完成农环线组团(横山)、莲花湖组团(拦江)、新生湖组团、禅月湖组团(东禅)、油气田组团(磨溪)五个脱贫攻坚发展组团,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4.5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狠抓过程管理 依法依规精准脱贫

  依法精准识别。按照“严格标准、逐户核查、公示公告、分级确认、动态调整”的原则,在原建档立卡人数的基础上,按照“8个对比”要求,分别开展3次贫困户精准再识别“回头看”工作,全区清退不符合条件的1426户4398人,新增贫困人口4371人,确保符合贫困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

  依法落实政策。在全市率先推进低保和扶贫“两线合一”,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脱贫,该项措施得到了省委东明书记高度肯定和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广实施。对在区内医疗机构住院就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费用报付比例提高到90%。建立300万元的区级教育扶持救助基金,全程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无一人因贫辍学。

  依法规范项目。出台《安居区易地搬迁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办法》《安居区易地移民搬迁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方案》等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文件。2016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91户2528人,有序推进 2017年3332人易地搬迁。制定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按照“2个50%”的原则加强民主管理,依法加强每个贫困村30万元产业周转资金、30万元发展资金管理,发展524红苕、香桂产业10000亩。严格执行招标法,加快通村道路、文化室、卫生室建设。

  依法退出对象。严格对照贫困户脱贫“一高两不愁三保障三有”、贫困村摘帽“一低五有四个好”退出标准,严格履行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农户确认、公示公告、备案管理的退出程序,依法依规推进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工作。2016年全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8595人,贫困村摘帽13个。

  狠抓四好创建 依法依规深化治理

  完善村规民约。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开展村规民约“回头看”,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应脱贫工作新形势的村规民约,完善遵守村规民约激励、违规违约惩戒机制,村规民约执行率达100%。

  推进法律七进。依托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宣传站、村(社区)法治宣传栏等平台,大力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宣传;采取“乡村法律大讲堂”“农民夜校”等形式,举办农村法律知识讲座110场,受益群众达13000余人。

  加强治安防控。稳步推进城乡技防体系“雪亮”工程建设,新建交通治安卡点12个、高清监控点位65个。深入推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区599个服务管理网格全面规范运行,82个贫困村全部纳入服务管理网格。

  抓机制创新 依法依规加强保障

  创新推进机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将工作任务纵向落实到乡镇和村社,横向落实到17个相关部门。出台《安居区机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责暂行办法》,加大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追责问责力度。

  创新监督机制。建立常态化联动督查制度,出台《贫困村第一书记考核办法》《“五个一”帮扶力量日常管理办法》,将贫困村支部书记任免由区委统一管理,加强对“五个一”帮扶工作运行情况考核督查。

  创新考核机制。研究出台全区脱贫攻坚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标准,把脱贫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对工作不落实、完成任务打折扣甚至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层层问责追责。将82个省级贫困村的支部书记上管一级由区委组织部考核和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村级换届的重要依据。全区已调整群众基础差、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的支部书记7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