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
根在那里,朋友在那里
但2015年,像20年前一样,罗家父子之间,又爆发一场大战。
2015年,罗强开始清理转手城市里的生意,并注册成立家庭农场,还加入水果专业合作社。他筹划着,带着妻女,离开城市,回到农村,重新当回一个农民。乡下的老罗得知儿子的想法,急了:“城市里生活得好好的,为啥子要回农村?而且还是回来种地?”
对于父亲的问题,罗强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首先,“年龄越大,越有漂泊感。”罗强告诉记者,现在人到中年,就愈发思乡,“根在那里,朋友都在那里。”罗强说,记得以前老家是个院子,五六户人,吃饭时都把碗端到院子来,和睦得像一家人。“现在的城里,大门有保安、单元有门禁、房子大铁门,看起来高大上,但我不喜欢。”
罗强说,不仅他有这种想法,和他一起在城里打拼的发小们聚会时,也时常感叹:适应了城市20年,还是水土不服,“天生没有城市的基因”。
他提到自己几年前听到的一首《鹿港小镇》,觉得简直写到了心坎里:“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另外,他丝毫不避讳地说,自己在宜宾的事业,也并非父亲和乡邻看到的那般表面风光。但凡此种种,老罗不理解:“想家了,随时可以回来;城里打拼辛苦,回来种地就不辛苦?”罗强没法解释,只能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