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
一方土
春风村的121公顷李子树,集中在春风组。看着春风组的人腰包鼓了,另外两个组的人急了。有人追着王家元,“我们也要种李子”。“你们那儿土壤不适合,不能照搬。”几经研究,村委会为中沙、龙塘两个组分别确定了花卉、茶叶两个产业。
听说春风村想流转土地搞花卉产业,30公里外高县的业主周波找上门来,转了一圈后开出价码:“租金50元一亩,多一分钱不要。”
王家元向当时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石均汇报,被石均骂了一顿,“这么便宜?不准租!”王家元没吭声。
几天后,王家元再次找到石均,拿出一张纸。纸上密密麻麻全是中沙组村民的签名,还按上了手印。“租不租地,我让大家自己决定。”石均找不到话反驳了。
签合同的时候,周波觉得自己赚了。没想到王家元话锋一转,“你用工必须优先用我们村上的人,这一条没商量。”
20公顷地种上了花卉苗木。王家元没少操心,铺路、找水,皮肤都晒破了。有一天晚上,周波运送苗木的货车翻了,王家元带了几十个村民,冒着暴雨,硬是用肩膀和双手,把货车拉了出来。
从那以后,周波也叫王家元“三哥”。但遇上和村民利益相关的事,王家元可不和他讲“哥俩好”。
有一次,王家元到成都周边的温江、郫县考察花卉产业,发现一棵树居然能卖到上千元。当周波想再次流转土地时,王家元不干了。“我们的村民也要当老板。”于是,中沙组形成了土地入股的发展模式。公司出苗子、出技术、负责销售;农民出土地、出劳力。所得的利润,双方按4:6分成,农民占大头。
来龙塘组发展茶叶加工的方元兴,也尝过王家元的“厉害”。
那时候,方元兴的加工厂在村里一枝独秀,连续几年的茶叶收购价格都维持在每公斤80元,“能不能给村民涨点价?”“不行。”方元兴一口浙江普通话,语气虽软,态度却硬。
王家元很郁闷,他爬上村里最高处的那个凉亭,灌两口烧酒、吼一嗓子山歌,一下有主意了。
下了山,王家元立刻发动村里人跟认识的江浙朋友群发短信。内容很简单:春风村有千亩茶园,速来。更多的业主来了,春风村一下子多了三家茶叶加工厂。这下,四家厂子开始“打架”。
王家元乐了:这家开价40元,那家就涨到45元,另外一家赶紧喊出50元……现在,春风村的茶叶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40元。三大产业发力,2015年,春风村人均纯收入实现1.92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7463元。
王家元笑了:能有今天,是因为春风人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