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电子科技大学可信云和大数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技术能以毫秒速度识别逃犯

2018-05-18 06:37:2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4月26日,电子科技大学可信云和大数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秦科副教授在演示医保数据分析。 本报记者杨树摄

在人流量巨大的火车站追逃,在上百只熊猫里精准找到某一只熊猫,用眼底图像同时筛查高血压和糖尿病,有没有一个强大的平台,可以帮助上述想法都实现?电子科技大学可信云和大数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成员们正在研发的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一体化平台,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以满足医疗、公安、交通等多行业需求。

4月26日,记者来到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走进该实验室探访。

□本报记者魏冯

A

实验室里的“最前沿”

平台内嵌入的技术能以毫秒速度识别逃犯

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主楼3楼,便是可信云和大数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根据地。推开实验室大门,只见成排的计算机和服务器,好像是一个计算机教室。

这个实验室成立不到4年,作为牵头单位和负责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参与编制国家云计算标准5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至全国10余个省市,横跨金融、公安、医疗等不同领域。

实验室的陈爱国副教授介绍,实验室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10余年研究经验,有力助推了人工智能研究。“做好云计算和大数据,便有了研究人工智能的内功。”拿抓捕逃犯举例,处理上亿张人脸图片,靠的是云平台提供的基础计算能力;筛查所有逃犯信息、预判逃犯走向,用的是大数据;锁定罪犯,即靠人工智能。

截至4月底,实验室多个项目已落地公安、医疗、交通等领域。实验室主任罗光春教授加入《国家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专家组,今后的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将由该专家组投票决定。

今年要建立人工智能一体化平台,该平台能在公安、交通、医疗等多元领域进行快速开发和应用。罗光春表示,一体化平台内将嵌入自然语言处理、影像分析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

去年,该实验室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合作研发视网膜病变识别技术,接入超过数十万张的眼底图像,用于筛查糖尿病和高血压。“筛查病症的这套技术一般只适应于一种场景。比如一名医生能用眼底图像分析技术筛查高血压,但就没办法再去筛查糖尿病。如果想筛查其他病症,就要委托技术方重新开发1个应用。”实验室老师朱大勇告诉记者,等实验室的人工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好,就不必重新开发应用了,平台会自动通过样板学习完成场景适应,快速构建出筛查糖尿病、食道癌等多病症的应用系统。

目前,实验室的糖尿病筛查检测准确度普遍在90%以上,检测时间小于1秒。博士生唐文佚解释,其技术原理是通过软件将视网膜图片进行结果分类,将眼底图像输入计算机自动给出分类结果,帮助医生辅助治疗。

另一项抓捕罪犯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应用到10余个省市的公安机关中。去年9月以来,实验室与某市公安局合作搭建了人脸识别系统,每天能识别各类涉嫌人员数十名,“在人流量巨大的火车站,能以毫秒速度识别出更改过身份证的逃犯信息。”

人工智能一体化平台建成后,还将在人脸识别技术基础上开发动物识别技术。“把一只熊猫放进100多只熊猫里,饲养员能找到它吗?”实验室副教授田玲介绍,年内将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根据熊猫的花纹、体态、步态等要素识别上百只熊猫。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