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电子科技大学可信云和大数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技术能以毫秒速度识别逃犯

2018-05-18 06:37:2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B

和科学家聊聊

“跑口教授”

蹲守医院4年挖数据

新闻业有“跑口记者”,这个实验室也有“跑口教授”。

几名受访教授谈到,高校和产业结合度低,是省级重点实验室普遍痛点之一,他们想深入一线了解需求。

罗光春带领团队成员走出校门,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带入不同产业。目前,2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多领域落地。

“靠腿跑出来的。”田玲副教授笑称,有实验室成员去交通部门扎根半个月;有的去某公安局蹲点3个月;还有的去某医院追踪4年。

采访间隙,一名老师叫住了刚下课的副教授秦科,对记者笑着说:“秦老师是我们这最资深的‘跑口教授’。”

秦科的跑口生涯长达4年,变成了“医保小专家”。他从2013年至2016年持续跟踪国内某家三甲医院进行数据挖掘,用了一套“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评判系统”观察医保基金报销政策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骗保现象等。

为啥跑这么久?数据量太大是原因之一。“给我发来了400家医院的数十亿条数据,我要用1分钟查找出可能骗保的异常数据。”

真正令秦科头大的并非数据量,而是海量医学术语。“我是个学计算机的工科男,对医保系统一窍不通;他们是医学专家,对数据挖掘技术也并不了解。”秦科笑称,最开始以为几周能摸清对方的需求,没想到一跑便是几年。

比如,糖尿病患者诊断结果,A医生会明确写“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B医生可能只写“糖尿病”——“为了弄清楚B医生的诊断结果是1型还是2型,必须回过头从数据里刨出该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药种类等,借此进行综合判断。”

研究人员深入外地某个公安局蹲点3个月,“你得先分清楚警种,了解火车站有多少条通道、多少个摄像头,数据类型有多少种,否则后期数据分析也没法做。”田玲称。

再比如交通领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高速公路网节假日运行趋势研判报告,就是在实验室卢国明副教授团队帮助下完成的。团队成员之一、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李佳欣回忆,报告出炉时间只需 10余天,但光是前期了解大量专用名词,花了大半个月时间,跑了十几趟厅局。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