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父辈不看好 更要为自己正名
凌晨5点去进菜 尝遍成都火锅店
说起为何开孔亮火锅,这要从2014年6月份在美国纽约州宾汉姆顿大学毕业后,陈炳烨回到重庆说起。“当时耍了大半年,妈老汉儿都看不下去了,说还是该找点事情做。”
陈炳烨此前干过英语老师,也在重庆卖过炒花甲,为何现在突然要开火锅店?陈炳烨直言自己就是个“吃货”,以前在美国就把每周二定为“火锅日”,一周必定自己做一盘火锅。“不过都是在超市买火锅底料,每次都不敢带自家的底料入境美国。”
为何没有把火锅店开在孔亮的大本营、自己人脉也更丰富的家乡重庆,而是转战成都市场?陈炳烨开玩笑说:“父母肯定觉得远香近臭,所以稍微离他们远点。”事实上,在他看来,在成都开店更有挑战性,“火锅店不可能全靠朋友扎场,味道和菜品才是制胜的关键。”
2015年10月,陈炳烨和表弟华磊每人从家里借了55万元,向姑爹陈孔亮请教后,准备在成都做孔亮火锅。“选址选了一个月,装修也用了一个月,火锅店从装修到买菜我都亲力亲为。”陈炳烨直言,“其实父辈们都不太看好我,毕竟觉得干餐饮很辛苦,怕我吃不了这个苦。我不敢说能比父辈们干得好,但还是想试一下,希望能把孔亮品牌在成都重新叫响。”
如今,陈炳烨已经把生意经说得头头是道:“我发现进菜这事儿,真的是很有技术含量,比如青石桥的豌豆尖卖3块钱,在天涯石菜市场要卖4块;青石桥小葱2块钱,天涯石菜市场要卖5块……”连续多日的“调研”,他总结出了这样的买菜攻略:到天涯石菜市场买牛肉、猪肉和豆芽,葱蒜等佐料在白家买要便宜一些,买素菜的话去青石桥的性价比更高……
在成都的几个月,陈炳烨已经把在成都叫得响的火锅店挨着吃了个遍,连很多火锅店的二维码也要扫一遍,学习别人如何营销自家的品牌。他认为,每家火锅店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菜品和味道是最重要的。成都商报记者 胡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