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木器修复师李阳/ 26岁
上手期
修复“像面条”般的海昏侯墓简牍
随着修复工作推进,经手的“好东西”越来越多,李阳也从“兴奋”变为“淡定”。
2015年11月,海昏侯墓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但缺乏相关修复技术人才,李阳被安排前往支援。此时竹简粘连在一起,字迹也模糊不清。分离的时候稍不注意,竹简就可能损毁。此外,由于长时间被水浸泡,西汉的竹简木牍已经软化,“就像面条一样柔软。”
先对竹简稍稍喷水,用特制的小竹刀轻轻揭取下来,清洗,加固、红外扫描。由于竹简十分柔软,为防止断裂,李阳右手用棉签挑着竹简,左手两指夹住,一根一根将竹简放到红外扫描仪上。
在李阳旁边,就是著名的古文字专家武家璧。每次扫描的结果,便是由武家璧进行识读研究。偶尔李阳也会好奇这些简牍上写了些啥,凑过去问专家才知道大多是奏章。
在进行漆木器修复时,时常要接触“乙二醛”,这种化学用品主要是用于漆木器的脱水保护。但是皮肤接触这种药剂十分容易过敏,李阳的双手总是反复起疹子,抓破后就成了淡淡的疤痕。
双生人
工作慢节奏,夜里看恐怖片找刺激
入行3年多,李阳早已变得“处变不惊”。偶尔心烦坐不住,他就走出修复室,坐在竹林的石凳上,默默抽支烟,平复心绪。
“喜欢一切有美感的东西,修东西有时候很难、很复杂,但是只要理清头绪,慢慢来,就能精益求精。”李阳说,这份工作能够修炼内心的定力。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疯狂动物城》,李阳也看了,觉得自己跟树懒“闪电”很像:“慢悠悠、笑点低,耐得住寂寞。”
或许是白天的工作太平静、太缓慢了,夜里李阳喜欢打游戏、看恐怖片、警匪片来找点儿“刺激”。
博物院后山有樱桃树,还养了梅花鹿。中午没事儿的时候,李阳喜欢去后山转转,看看鹿群,日子过得很缓慢。
同班的同学搞商业艺术的,大多收入不菲;李阳做文物修复师,每月只领到不高的薪水。“我比较乐观,而且本身也不喜欢太商业的东西。修复文物这份工作有档次,有意义,事情做到极致了,收入自然会改善。”
不久,成都博物院就要开馆了。李阳期待着开馆那天,人们在展馆内看到他修复的文物。“到时候我就可以带朋友们来参观,自豪地说‘这是我修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