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门如何整合成5门?
名师领衔,打破学科壁垒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双林小学“馨”课程共有5门,其中,“健康与成长”,整合了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生态安全教育;科学类有“思维与科创”,整合了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学科和体验特色教育等内容;人文类则将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班会队会整合为“阅读与生活”,将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整合为“艺术与表现”;“英语与交际”则更重视情境下的英语口语练习。
每本课本都有名师领衔,负责课本的结构搭建、内容选编、细节打造等,以“阅读与生活”课程为例,王维令介绍,自编课程里集合了10多本有意思的绘本故事,图文结合,内容涉及思想品德教育,拼音识字、音乐等方面。同时,课本还将项目式学习的内容融合进课本的编写中,王维令介绍,以水果宝宝课程为例,“我们以水果为载体,打通各个学科形成项目式学习。‘阅读与生活’课程中,有水果绘本《爱吃水果的牛》;‘艺术与表现’则有水果品牌的主题设计与创意,水果头饰的制作等;再到‘思维与科创’的‘水果童话镇’的情景剧表演来结束我们的课程”。
新课程怎么实施?
60分钟长课+20分钟短课 +40分钟标准课
课程的门类整合后变少了,但每堂课学习的知识却更加丰富了,传统一堂课40分钟已不再适合“馨”课程。“采用长课60分钟,短课20分钟,标准课40分钟的模式”。王维令介绍,上午4节标准课,主要上阅读与生活、思维与科创等基础课程,下午安排一节长课60分钟,包括艺术与表现等课程,用于活动、实践以及学生特长培养。此外,再加一节短课20分钟,内容包括作业辅导,学国学经典、吟诗等。
另外,将采取双班主任制,跨学科教学。“这样做,目的就是促进教育教学一体化,打破学科边界,同时又让我们的老师充分接触每一位孩子,更好地熟悉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该校科学老师、成华区科学学科带头人邬江介绍,一位老师要负责两门左右课程的跨学科教学。
此外,低年级将采用主题融合方式,以行政班教学为主;中高年级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或特长选择课程,学生流动在不同地点,由不同课程的老师上课。
学校和专家
学校有课改权限 国内也有成功案例
学校自编的课程符合相关规定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学校有创编课程的权利。王维令表示,这套“馨”课程丛书本质上是双林小学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结晶。
一位教育界业内人士分析,“国家确实鼓励学校开发和改编课本教程,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就是自编的,课改就很成功。双林小学敢于进行课程的整合尝试,也说明了学校师资力量强,办学实力硬。” 不过,有教育专家则认为,虽然支持课程整合也鼓励这样做,但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一定是有争议性的,面对一些争议,暂时不去定论它的好坏和利弊,一切以最终实践结果再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