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
机器蛙人给管道“做胃镜”
靠经验凭感觉,这是蛙人下水作业的“路子”。
“比如刚进水后,要先感受一下来水流速。如果身体能够站稳,说明就可以继续下潜完成作业。”从事这一行已有四年,杨杰摸出了一些门道。“但水下的情况还是不可测,危险仍有潜伏。”一次对老旧下水道“摸底”行动中,用来堵住上游来水管道的气囊“碰钉”突然爆炸,巨大的气压和水流瞬间冲向杨杰。
据他回忆,那股“神秘的力量”够能让他在管道内翻几圈。“如果是在陆地上,估计水流能冲到三米高。”而这也是考验应急能力的时候。“必须迅速反应,找到管道内支撑点抓稳。”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危险系数,排水工作管理检测方面,有关部门力求在技术手段上的创新,来尽量减少人力的付出。
8月,在沙河沿岸,宽和高不过20、30厘米,长约50厘米,身体方正的进化版“蛙人”配合着履行管网清掏的工作。四个黑咕噜轮子是四肢,能360度旋转的照明和摄像头,就是机器蛙人的眼。“如果管内水位不高,就放入这种CCTV检测仪,像做胃镜一样,通过所传输的画面进行探测。”不过,成都市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水深,则会先放QV杆式检测仪入井,通过焦距的调整来观察管内塌陷情况,淤积厚度,再进行判断处理。
“人力和机器是互补的。在防汛准备或者日常管理中,不管是蛙人下井,还是机器操作探路,亦或机械化高压清洗,都是管网清掏工作的环节。”地下情况复杂又未知,当有现代手段都无法探测和清理的堵塞时,人为的“摸索”和掏挖作用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