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
过了45岁就告别这行了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杨杰随身携带的小方包里,有薄薄的一本从业资格证书。翻开内页,“潜水员”黑字红章。
2005年取得从业资格后,书本上那点知识,对于杨杰来说根本不够。在重庆的一家海洋馆里,杨杰开启了自己的下潜人生。稳定,单调,日常工作无非就是给海洋馆内的水生物喂食和清理粪便。
还有点想法的他过后伙同几位同行,自立门户承包水下打捞,奔波,自由。三四年前,杨杰辗转至成都,挣起了下水道蛙人的辛苦钱。相比之前,如今每一次的下潜行动,“完成任务”中饱含了更多决心和义务。个中的辛酸苦辣,也化作口中一句云淡风轻的“习惯就好”。
杨杰透露,基本上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六七个小时,月入能够达两万元。“但是工作需要随时待命,说不定半夜一个电话就得马上出任务。”除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可能存在的危险,让杨杰也不得不感叹这是“一分苦力一分钱”。
当的是辛苦差。
“第一次下去时,连连作呕。建渣,生活垃圾以及一些腐烂物,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忍住。”不仅如此,每次重出地面,除了带出臭味,身上还会黏着绿黑的异物。“既然做到了这一行,也没办法了。”
揽的是体力活。
潜入水中作业自然要有好的身体和心里素质,按杨杰的说法,说不定就是一个通宵的作战。“有时需要蛙人去砌砖堵住上游管道,如果水劲大,刚砌好几块就会被冲垮,反反复复,人也会很烦躁。”
吃的是青春饭。
在自己所待的蛙人队伍里,今年三十几岁的杨杰也称得上“老人”。“干我们这一行年龄基本在25岁至45岁,过了45岁基本上就可以告老还乡了,因为相对来说真的吃力很多。”
如果退出蛙人界了,有什么打算?杨杰的想法很简单,家里的地还空着,再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去就行了。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实习生 赵芮一 摄影 雷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