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妈妈的花样早餐 三岁女儿吃千种不重样早点

2017-12-11 07:22:48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邓强李媛莉

  小鱼吃过的早点超过一千种。

  食物的味道来自我们内心的爱

  魔力召唤 开店安放对美食的热爱

  在葉子家里,厨房里有炊烟很重要,吃饭时的全家参与也很重要。

  “从小鱼出生起,餐桌前就有她的位置,哪怕只是躺在婴儿车里。”文烽说,现在小鱼对就餐座位有她的坚持,“妈妈的位置,爸爸的位置,她的位置,她会坚持每顿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能随意换动。”

  对食物的倾注越多,对食材的关注越较劲,葉子不仅想用食物传递家和爱的讯息,也想用食物供给家人健康,“尤其是女儿,我特别想给她最健康的食物。”于是,葉子计划去全国各地,寻找原生态食材。

  分享食物的习惯已经把这个三口之家牢牢拴在一起,四处甄选食材时,文烽和小鱼不离葉子左右。“第一次到大西北的时候,小鱼只有7个月大。”文烽记得,那是一次犹豫许久后拿的决定,“大部分时间我们会在车上,考虑过她是不是太小了,也考虑过当地的气候等,也是有担忧的。”

  “后来发现,孩子的适应能力超过我们的想象。”葉子能清楚回忆,坐在堆积成山的鲜枣里撒欢的小鱼、土地里翻滚的小鱼、农作物间笑颜如花的小鱼,与自然是那么地亲近。以至于到后来,1岁的小鱼已经常和父母连续坐七八个小时的长途车去寻找食材,所以3岁的小鱼自然能锤炼成“美食家”。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人们快步向前。朋友们鼓励葉子走出家里的厨房,把她的手艺和食物分享给大家。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我家里的餐具越买越多,厨房放不下就放在客厅,现在客厅也放不下了。”其实,无处安放的不是葉子的餐具,而是她对家庭餐桌的热爱,和她想分享的美食魔力。

  2016年底,在成都某巷落,葉子的研习社开门了。这是一栋不临街的楼,提供厨艺教学和一些食物制作,“之所以选择这里,因为人流量比较少,不仅可以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这里,女儿也可以召集小伙伴。”

  不认识的人陆续来到这里,总会冷不丁地被戳中味蕾,“真的很久没有在家里的餐桌上认真吃一顿早饭了”。“感觉我家厨房的功能只是放冰箱”。

  葉子在用自己的故事,提醒他们。相对于技巧,她强调倾注心意才是最重要的,“食物的味道来自我们内心的爱。”

  极致的美味并不能掩盖生活的本真,葉子与家人也会有分歧和拌嘴。所幸,葉子坚持着把幸福变成食物,凝聚家庭,温暖家人。一起出家门,一起送女儿进幼儿园,文烽和葉子再一起出现在工作室。葉子试验了一份新菜,端盘上桌之际,文烽已经举着相机靠近,前一刻从楼上剪下的蔷薇已经插好。

  这一切,就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洛亚所说:“一个偶然的机缘,一盼,一言,会显示出灵魂与性格的相投。一种可喜的强制,或一种坚决的意志更使这初生的同情逐渐长成以至确定。我们可以达到心心相印的地步的相契,胜于在精神上与外人相契的程度,可远过于骨肉至亲。”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图由受访者提供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