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该不该教他打回去?看看未检干警和律师咋说

2018-11-26 06:29:0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波

■天府早报记者 冯浕

近日,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做客央视节目,谈到“如果孩子被打,您支持他打回去吗”这个问题时,她直言“肯定会啊!”相关言论迅速在全国各地的家长群中传开,然而有人支持,也有人持不同观点。

对此,成都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干警宋芮告诉天府早报记者,简单地支持打回去可能使打斗升级,“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转变成施暴者。”

观点碰撞

该还手还是该忍让?

妈妈在家集训5岁娃防守反击

“如果孩子被打,您支持他打回去吗?”李玫瑾近日在做客《开讲啦》节目时直言“肯定会啊!”她还拿自己孙女举例,“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我教她可以揪住对方耳朵,直到对方放手。”如何防止孩子被欺负?李玫瑾则指出:要增强体格,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

对于李玫瑾的教导方式,不少家长表示赞同,“我会教孩子不要去欺负别人,但也会教她,面对别人的欺负时不能怂,一定要勇敢还击!”

马女士的女儿甜甜今年5岁多,她告诉天府早报记者,甜甜幼儿园班上有个小男生特别不听话,见人就欺负,打过不少小朋友,甚至还会“欺负”老师,“我在班级群里得知,班上好几个小朋友脸上、手上都被抓花了,于是专门在家集训孩子,教她怎么防范,怎么还手反击。”马女士透露,后来老师把这位孩子的妈妈叫到学校来陪读了一段时间,“我记得当时在家长群里,大家都说要教孩子打回去。”马女士回忆说,“那个孩子的妈妈也很可怜,几岁的孩子都管不住。有一次放学回家和他们坐一辆公交车,那孩子在车上一直扯着嗓子‘惊叫唤’,他妈妈根本吼不住,坐了两站只好眼泛泪光带孩子下了车。”马女士甚至认为这孩子可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你说对于这样的孩子,你不教自家孩子打回去,难道忍让可以让她不受欺负吗?”

对此,也有些家长认为,父母不能教孩子动手,“孩子应该学会忍受,教孩子怎么避免被打就可以了。”“孩子不那么容易辨别是非,教他打人的话,容易带坏他。”

还有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与旁人发生矛盾,应该教孩子如何化解矛盾,而不是用武力解决问题,“要教孩子明辨是非,出现问题可以寻找解决办法,家长更不应该一味袒护自家孩子,而是应该教育他们认识错误,避免纠纷,解决纠纷。”

案例分析

父母离异被同学嘲笑

他把同学刺成重伤获刑一年半

在宋芮看来,对于遭受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一定要施以正确引导,她就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正是因为缺乏引导,处理不当,“受害的孩子最终却变成 施 暴者,承受苦果。”小波从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父母也对他关爱有加,在小波14岁那年,父母离婚了,并且都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小波,这对小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班里的同学开始嘲笑他,原来的朋友也不跟小波一起玩了,还给他起了难听的外号,小波慢慢变得自卑、自闭。

有一天,同学王某、李某在放学路上又嘲笑小波是个没有爸妈的孩子,小波忍无可忍,一时气愤拿出了事先放在书包里的水果刀,将李某刺成了重伤。随后李某父母报警,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将小波刑事拘留。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官对小波的父母进行了强制亲职教育。小波的父母向被害人李某进行了道歉和赔偿,取得了李某和其父母的谅解。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在法庭上,检察官对小波进行了法庭教育,鉴于小波是未成年人,且认罪悔罪态度较好,也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法院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未检干警

一味鼓励孩子打回去

受害孩子可能转变成施暴者

“孩子被打,不应该一味地支持他打回去!”成都市检察院未检处干警宋芮告诉天府早报记者,“应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她认为,在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果一味鼓励孩子‘打回去’,很可能会使打斗升级,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后果。”

宋芮直言,对于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如果处理不当,“受害的孩子转变成施暴者的可能性很大。”她分析说,“如果一个受害的孩子,不能得到健康正确的引导而解决问题,要借助武力发泄心中的怒气和委屈,很可能转变为施暴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

宋芮告诉天府早报记者,目前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包括几个方面,“身体暴力,比如拳打脚踢、掌掴扯发;财产暴力,比如用暴力胁迫弱小者、强索金钱和物品;语言暴力,比如用讥讽、侮辱性语言进行心理攻击;网络暴力,比如在网上发布关于个人隐私的视频、具有人身攻击的言论,还有性侵害等。”她表示,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在学校遇到的这些行为都是校园暴力,应该反抗,但不一定是用拳头。

那么遇到校园暴力的处理方式有哪些呢?宋芮透露:“一是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要保持冷静,学会保护自己,想办法找机会逃跑,机智地摆脱暴力;二是要记住生命第一,保护好身体的要害部位;三是及时报告。不要因为害怕而忍气吞声,这会在无形中助长对方的气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和老师,并及时向警方报告,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律师说法

孩子还手没轻重或对他人产生损害

监护人将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孩子被打是否该教他还手的问题,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周冬平律师认为,“学校和家长应更多教育孩子如何有效、恰当地处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教育其直接还手。”他进一步分析说,“如果对方孩子是无意、不留心的接触行为,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包容和谅解;如果对方孩子故意开玩笑、打闹,甚至是长期校园欺凌而动手,那么孩子应该将具体情况告知老师或者家长,建议不要轻易还手。”

周冬平律师提到,前不久一位家长就曾向他咨询一个相关案件——在某小区花园里一个大个子小朋友抢了一个小孩子的玩具,还轻轻打了这个孩子。结果这个小孩子一时冲动,奔跑着使劲撞上大个子小朋友,导致大个子头骨破裂、脑部积液。周律师分析说,“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出,小孩子还手有时没有轻重,极易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未成年人对他人产生损害的时候,监护人也就是父母应承担侵权责任。在财产赔付上,如果施暴者没有自己财产的时候,应该由监护人赔偿,被加害孩子家长可以依此追究对方孩子的监护人责任。”

因此周冬平律师认为,“小孩子打架时有发生,而教育小孩子如何避免造成自己和对方伤害、如何去适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环境,如何处理他人恶意欺凌,这才是更为可取的教育方法。”

专家观点

加强引导

“孩子被打,不应该一味地支持他打回去!应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果一味鼓励孩子‘打回去’,很可能会使打斗升级,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后果。”——成都市检察院未检处干警宋芮

不要轻易还手

“学校和家长应更多教育孩子如何有效、恰当地处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教育其直接还手。如果对方孩子是无意、不留心的接触行为,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包容和谅解;如果对方孩子故意开玩笑、打闹,甚至是长期校园欺凌而动手,那么孩子应该将具体情况告知老师或者家长,建议不要轻易还手。”——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周冬平律师

这样处理校园暴力

一: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要保持冷静,学会保护自己,想办法找机会逃跑,机智地摆脱暴力

二:要记住生命第一,保护好身体的要害部位

三:及时报告。不要因为害怕而忍气吞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和老师,并及时向警方报告,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