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探索利用电商打造"互联网+中药材"生态圈 带动老百姓脱贫增收

2017-02-21 08:14:5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曾小清 陈露耘

2月15日,位于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的本草易中药材前处理基地内,负责人李兴贵在晾晒厚朴。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四川的鲜果、香肠腊肉等农产品、土特产品等琳琅满目。川西北一座小县城却另辟蹊径,探索利用电商打造“互联网+中药材”生态圈,以此带动老百姓脱贫增收。

项目能否成功,推进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农历鸡年开春,本报记者走进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调查

2月中下旬,正是新鲜厚朴的收购季。北川县擂鼓镇田坝村四组组长朱坤全忙着走村串户——组里20多户人家的药材都由朱坤全统一收和卖,扣除库房管理费用后,销售所得再返还村民。

朱坤全发现,开年以来中药材的订单不断增加,道地中药材价格应声略涨。他所不知道的是,县城的中药材流通“小气候”已悄然生变。

□本报记者 曾小清 陈露耘/文

肖雨杨/图

1

建标准创体系 小县城欲掌握道地中药材定价权

2月14日,做药材生意的肖平贵到田坝村收了1吨厚朴,回到擂鼓镇的原药材处理基地后,按标准进行前期处理,然后,他与信息采录员一起,记录药材产地、种植年限、种植户姓名、前期处理等信息,每一袋药材都随身附一张二维码,“它相当于药材的‘身份证’。”肖平贵说,用手机扫码,药材信息一目了然。肖平贵还介绍,去年12月,当地建好药材溯源系统后,厂家都是直接上门来收药,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

传统的中药材流通渠道,从种植户、一道贩、二道贩、中间商、集散地、贸易商到药厂,大约有6-8个环节。“田间到终端价差大约2-4倍,甚至10倍。”北川县农业局副局长孟刚说,只有砍掉过多的中间环节,药农才能真正受益。

北川是中国西南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地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全县药材资源品种达795种,药用植物达616种,种植面积31万余亩,年产值近亿元,包括厚朴、杜仲、黄柏、辛夷花,云木香、玄参、黄连等药材。

中药材已被确定为北川“十三五”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孟刚介绍,北川方面还希望改变药厂定价的被动局面,“起码能在川西北片区形成道地中药材的定价标准。”

用传统方式很难突破。2015年,北川县政府引入四川普网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原药材产区特色园区——普网·药博园,通过O2O聚合模式,在北川建集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产品研发、技术革新于一体的全新生态圈。

项目聚集了一批中药材贸易商家和药厂,在企业推行的中药材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下,这些贸易商和药厂很容易找到称心的供货商。

北川县科技经信和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普网科技自主开发的道地原药材电商交易平台,撮合全国原药材交易近20亿元,去年实现交易额占北川电商交易份额2成,2000余户农民受益,带动贫困户年均收入增长近1500元。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