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建筑行:“魔幻”与慢耍,动静皆风景

2020-05-07 16:18:3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田珊

寻根问祖,融合交响:

移民会馆、缤纷古镇与城市协奏共生

有的成渝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还有一类成渝移民会馆建筑,它们以更柔和低调的方式,融入到与城市生活的互动中,内嵌在成渝的历史、地理、文化里。(楷)

“九宫八庙”,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城镇建筑会馆祠庙之多。明末清初,受“湖广填四川”移民潮影响,代表移民文化特色的会馆建筑,大量分布在成渝两地的广大城镇与乡场,是成渝两地寻根问祖的标本。

浩浩荡荡的移民来到历史上的大四川。他们来到重庆,把湖广会馆建筑群紧凑地安置在东水门城墙一带的临江坡地,反映山地城镇的码头文化特色。而到了成都,会馆则多位于街头巷尾的重要节点,比如成都洛带古镇,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都坐落其中。

道明竹里是川西林盘文化的建筑代表(道明艺术村供图)

会馆建筑构造为结社聚会功能服务。在成渝两地,会馆与戏楼庭院组合,主人迎接各地宾客,老百姓节庆赶场,让这里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比如在重庆湖广会馆齐安公所,“楼中戏台架空,楼下看厅品戏”。在重庆大学建筑规划学院教授张兴国看来,这些会馆非常善于运用“高差”,看厅与大殿、大门连通后形成更大的空间,构成了视觉观感最佳的观演场所。

在如今的成渝双城里,能见到广东、湖南、陕西、福建客家等地的移民会馆,有的在市中心太古里,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有的在洛带、黄龙溪、平乐、涞滩等古镇,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意人在此交流,演生出风格杂糅的会馆、教堂、民居等建筑。但它们也告诉成渝人,大家曾有过的一段共同的历史记忆。

张兴国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会馆也逐渐超越了单一的同乡范畴,已经演变成特定地域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交流场所。“会馆在时人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个同乡联谊组织,还是同籍移民的信仰,也有着不少纪念性质。”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