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老司机”:8年行程可绕地球5圈 20万+公里零事故

2018-08-17 14:02: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记者:邓童童

零事故 处变不惊化解危机

1号线作为成都地铁骨干线路,每日客流达百万乘次,安全驾驶、有效规避、及时处置可能发生的行车风险,凌浩深知:手柄轻四两,责任却重千金。

2010年1号线还未开通时,凌浩尚在实习期,一次轧道途中,前方轨道上有异常的反光,他推测轨道上有异物,当即拉停列车查看情况。“一根长约50厘米,厚度拇指大小的钢条,横在铁轨上,如果没有及时制动,就与可能造成车厢脱轨情况。”“所幸,这根施工后大意留下的钢条,未对列车造成伤害。”

2012年的一天早高峰,载有乘客的列车在火车北站突发信号故障,正常开关门后却无法牵引动车。凌浩当即上报行车调度中心,广播安抚乘客,顶住高峰处理压力按规定程序处理后,调整运行模式为NRM模式,即人工监控线路异常、人工车速控制模式,没耽误太多时间,列车继续运行抵达了下一站人民北路车站,尝试恢复信号模式成功后继续运行。

两次危机有惊无险地化解,凌浩认为,这是一名合格的地铁司机应有的处变不惊。得益于这样的能力,他至今仍保持着“零事故”的安全行驶记录。

8年 见证成都地铁成长

说凌浩是成都地铁的老司机,他更正:“是1号线的老司机。”入职8年有余,从1号线一期,到1号线南延线、1号线三期的筹备、调试、空载和试运行,他没离开过1号线。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于2010年9月27日开通,线路全长18公里,而近8年后,成都已开通6条线路地铁线路,总运营里程196公里。凌浩,其实算得上成都地铁近8年成长的见证者。

成长之于线路设备,也之于运营团队。

从1号线、2号线部分设备国产化,到3号线、4号线绝大部分设备实现国产化;从最初的行车调度系统运用到如今的线网调度“最强大脑”运用;7号线车辆首次采用载客量更大的A型车6节编组,首次采用LED显示屏,到10号线时速达100公里每小时……

新鲜血液也在源源不断注入运营团队:“拿1号线举例,以前1个班组仅10余人,现在5个班组,每个班组100余人。”凌浩很是骄傲。

问及未来9号线实现全自动无人行驶,是否有危机感?他摇了摇头:“司机只是不会一直待在驾驶室了,可能驻站,也可能其他方式,要处理信号故障,或应急情况。”“发展方向始终是向着自动化的,到时候,我们的岗位应该会有所变动。”这其中的提升和转变,正是凌浩第三个“三年计划”的努力方向。

“老司机”告诉你一些1号线的“小秘密”

在1号线上跑了8年,凌浩对这条线路上站与站之间的距离,轨道曲真度,或是隧道内每个道岔的位置,都再清楚不过。“天天乘坐这条线路的乘客,可能也不知道一些小秘密。”他科普道:

·最长的一站:当时升仙湖站至火车北站,这一区间距离1593多米;三期开通后最长为兴隆湖至科学城,距离为1612米。

·最短的一站:锦江宾馆到华西坝,两站距离为779米,从驾驶室望下隧道,列车驶出车站,就能看到下个站了;三期开通后最短为西博城至广州路只有696米;

·1号线并不笔直:虽然沿成都中轴线修建,但其实地下隧道并不笔直,从火车北站到升仙湖一段的线路,就几乎是抛物线形状的;

·轨道都有坡度:列车进站前的轨道有向上倾斜的坡度,出站时则是下坡,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快的减速和加速同时也能节能;

·隧道内是否有照明?隧道都有照明,只是有时因故障灯会灭,这时的隧道就是一片漆黑,但同汽车一样,隧道里的地铁都开有“远光灯”;

·隧道壁挂有辟邪铃铛?其实是固定线缆的装置。

首页上一页1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