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松 周海波 文莎 程文雯 雅安观察 黄刚 摄影报道
1月22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报道组走进石棉县安顺场。大渡河咆哮着奔泻而下,86年前,中央红军夜袭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红军渡”石碑
安顺场渡口矗立着一座“红军渡”石碑,石碑旁陈列着一艘长10.5米、宽2.3米的翘首木船复制品。石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洪说,“1935年5月,红军就是用这样的3艘小木船,强渡大渡河,冲出包围圈,可以说是绝处逢生。”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地势险峻,河中险滩密布,自古有“天险”之称。安顺场是大渡河上的重要渡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四万士兵至此,渡江未遂,被清军和当地土司围困杀戮,全军覆灭。几天几夜,大渡河水被鲜血染红了,石达开本人被押到成都施以凌迟酷刑处死。
时空惊人相似。1935年5月,中央红军来到大渡河边,来到安顺场,却没有重蹈翼王的覆辙。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红军在此完成强渡大渡河的壮举,并继续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
隆冬时节,我们走进安顺场。
纪念广场上,一座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巍然矗立,碑体正上方雕刻着红军战士的头像,炯炯双眼凝视远方。“它采用当地的花岗岩雕刻而成,表现出红军坚如磐石的钢铁意志。”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宋福刚说。
步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一组宏大的“强渡大渡河”场面展现在眼前,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陈列品、一幅幅地图,桩桩件件都在诉说着这段红色记忆,将我们带回1935年的那段峥嵘岁月——
强渡大渡河场面艺术再现
1935年5月24日晚,红军先遣队成功抢占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夺得翘首木船一只。
翘首木船复制品
1935年5月25日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吹响,在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的带领下,17名勇士每人配备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枚手榴弹,分两批次从安顺场渡口出发,驾着翘首木船强渡。
在南岸红军猛烈火力的掩护下,勇士们趁机登岸,占领阵地。第二船勇士很快登岸与第一船勇士会合,拿下桃子湾渡口,敌人向北边山谷逃窜。
先遣队顺利渡河后,又在下游安靖坝找到2只木船。当地77名船工“人歇船不歇”,连续摆渡7天7夜,将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数千名红军顺利渡过天险大渡河。为加快渡河,1935年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又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强渡大渡河关系着十万红军的生命。红一团强渡大渡河成功,有力地配合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红军的主力渡过天险大渡河,打开一个缺口,冲出了蒋介石的重重包围。
走进初心地·(1931—1940)| 石棉安顺场① 强渡大渡河 红军长征路上绝处逢生的“密钥”
走进初心地·(1931—1940)| 石棉安顺场②讲述:红军纪律严明打动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