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8月底,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即将迎来新一轮成果发布。自去年10月开始,考古人已在此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持续发掘。包括商周时期最大黄金面具在内的两千多件文物,令三星堆再醒惊天下。
从三星堆到宝墩遗址对古蜀文明的追寻,从罗家坝到城坝遗址对巴文化的探索……近年来,四川考古人一直致力于通过考古回答我们是谁、从哪里来等哲学问题。伴随着一次次考古成果的发现,四川文化根脉渐渐清晰。而三星堆、金沙等博物馆一次次刷新游客纪录,更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去触摸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
寻根
让考古回答“我们从哪里来”
三星堆祭祀区的新一轮发掘,迄今已公布了两次考古成果。每一次公布,都因为丰富的出土文物引起举国关注。
三星堆重启发掘显然不是为了“挖宝”。2019年,我省印发《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并且首次把古蜀文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加四川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写进了方案。
古蜀文明要保护和传承,首先需要厘清一个问题:这个文明从哪里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在对茂县营盘山等遗址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这里的陶器,属于典型的马家窑文化类型。根据陶器和对人骨的体质人类学分析,考古人员认为,古蜀先民的主要来源,应该是西北甘、青地带的人群沿着横断山脉一路南下进入了岷山河谷。在对成都宝墩遗址的发掘中,他们发现宝墩的筑城技术和长江中游的石家河遗址相同,说明长江中游地区的人民也曾为成都平原的人们带来了筑城技术。而今年7月,宝墩遗址再次发现了4300年前的水稻田,说明长江中游的水稻种植技术早在4300年前就已经沿长江流域进入了成都平原。
今年3月,三星堆6座祭祀坑的新成果,再次以丰富的材料证明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与长江中下游文明均存在着密切联系。
2018年,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古蜀文明的脉络正因为考古而渐渐清晰。
巴蜀大地,刚勇尚武的巴文化同样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巴文化的探索,近年步伐明显加快。在渠县城坝,考古人员发现了巴国“賨人”城址;在罗家坝,发现了大量高等级的墓葬,出土了龟甲等可能与巴族贵族占卜活动有关的文物。古代巴人中的一支——賨人的最后栖息之地,已确定就在渠县城坝。
最近,新的消息继续传来。在南充和广安两地,一举发现了100多处可能与巴文化有关的遗址,其年代涵盖新石器时代至商周。巴国从诞生到灭亡的过程,秘密可能就在这些遗址中。
在四川博物院,“远古四川”展厅观众人流不绝。成都观众钟兰久久在马尔康哈休遗址出土的陶雕塑人面像前驻足,“它和甘肃大地湾的人面像太像了。”钟兰感叹,“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通过文物,我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
保护
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
文物,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近年来,四川一直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着文化遗产。
7月29日,《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获省人大表决通过。这意味着三星堆遗址的保护,从此进入法治化轨道。
如果回到30多年以前,在三星堆1986年“一醒惊天下”以后,其实还继续面临着当地农民挖砖取土的破坏。为了保护遗址,四川派出工作人员专门赴北京汇报情况。1988年,国务院单独就三星堆遗址组织评审,并将其破格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番三星堆遗址专门立法保护,更是明确了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三星堆的保护并非个例。
广元千佛崖,中国石窟艺术下半阕的典型代表。为了避免这片石窟艺术瑰宝被国道车辆扬尘覆盖,从千佛崖面前经过的108国道,在十多年前直接改道。国道之下重新清理出来的明清古金牛道,自此重见天日。
为了将成都邛窑遗址打造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动员50多家原住民从当地搬出。如今,邛窑遗址公园已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鲜活案例。曾经在这里烧制了800多年陶瓷的地方,窑口再度燃烧起熊熊大火。
在2008年那场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创的文物也在灾后重建中重获新生。桃坪羌寨的灾后重建,更是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住民族的根与魂,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了保护革命文物,我省专门印发《四川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也已今年7月正式施行;为保护四川石窟艺术瑰宝,我省也在去年底开启了四川石窟专项调查,为全面保护石窟提供了资料、摸清了病因。
传承
考古文博热背后 文化自信正在复苏
7月30日,“回望长安——唐代文物精华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揭幕。曾经轰动国内外的陕西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文物,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不少人感叹,“在这里领略到了中国盛唐时期的繁华和勃勃生机。”
当收藏在广大博物馆、纪念馆中的文物活起来,这些古代中国人智慧和审美的结晶,正成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源泉。
今年3月,伴随着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成果发布,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自此迎来游客如潮。清明节、五一节,游客人次连连刷新历史纪录,并且大多数是千里迢迢从省外飞过来的游客。他们感叹,“没想到3000多年前的祖国西南,三星堆就能够创造如此发达的青铜文明。”“我们的祖先,实在是既智慧又充满浪漫的想象力!”
近年来,博物馆热在四川不断升温。从“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引来超百万人次的观众,到中印雕塑展、“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等等,都引爆一轮又一轮观展热潮。
“我们举办‘回望长安——唐代文物精华展’,除了来自陕西和四川多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的确相当精美值得一看以外,同样也是希望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展示文物凝聚的中华文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金沙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我省博物馆观众人次在2019年就已经达到了7500多万,各大博物馆特色临展从来不缺观众。博物馆,早就成为四川人的文化新客厅。三星堆、江口、宝墩等各种考古成果发布,也每每吸引着公众强烈关注。
考古热、文博热……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面貌正在更加清晰,活起来的文物,正在为公众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