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临近教师节,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些学生把几朵索玛花悄悄地放在一间办公室的窗台上。
“那些花是给哈干妈莫的!”
学生所说的“哈干妈莫”,是彝语汉族老师的意思。在这所学校里,这个称呼属于一位支教老师——他叫魏阳平,今年47岁,作为连续三批峨眉山市对口帮扶马边工作队队员,魏阳平即将度过在这里的第6个教师节。
2016年8月,刚到马边的魏阳平便主动请缨前往距马边县城最远的三河口小学支教。在这所往返一次县城都需要8个小时的小小校园里,魏阳平成了全校800多名孩子看向外界的眼睛。“那时候就像不知道累一样,一周23节课还生怕给学生们讲的不够。”
阿咪晓林是魏阳平当时班上的学生。12岁的她,从不跟人讲话,只会点头、摇头。通过多方了解,魏阳平得知因为父亲早亡、母亲改嫁让这个小姑娘的内心非常自卑。那以后,每逢周末魏阳平都会去看望阿咪晓林,给她带去衣物和零食。那时,阿咪晓林一见到魏老师就哭,也许是从未有过的关爱感动着她。慢慢地,阿咪晓林开始克服自卑的情绪,主动跟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笑容也开始出现在她的脸上。
爱的教育是相互的。对于魏阳平来说,牵挂有很多,但要留下,一个理由就够了。
“要改变像阿咪小林这样学生的命运,光从教育着手是不够的。”意识到这一点,2018年9月,魏阳平主动申请留任马边。这一次,他的身份也从一名对口帮扶教师,转变为了高卓营乡干溪拉达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只有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走出大山。”
时间到了2021年,已经留任两次的魏阳平,再一次选择留在了马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魏阳平告诉记者,这一次留下,他希望能为马边留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从5月挂任马边民族小学副校长开始,魏阳平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对课程的设计和与学生的沟通上。民族小学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魏平阳希望通过这种课后答疑的方式给这些孩子们一种家人似的陪伴。
2021年9月,魏阳平的妻子姜春秀也主动请缨到马边县下溪镇中学支教三年。彝乡6载,是什么让这对“伉俪”选择了奔赴和留下?那些定格的画面回答了一切:是一路陪他颠簸的公交车,是那个因不会汉语无法向他表达感激之情的家长,还有那一朵朵学生悄悄放在窗前的索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