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对话古遗址•马家窑遗址① | 彩陶之巅 揭开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灿烂一角

2021-11-23 14:24: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吴梦琳  摄影 韦维

遗址名片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马家窑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为5300年—4700年前)文化遗址。

1924年春,西北高原绿树吐青、田野渐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和助手离开兰州,沿洮河一路考察。在岸边一处名叫马家窑村的附近,他们发现了几千年前的古文化遗址。而后,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接续研究,以该地命名的马家窑文化和甘肃彩陶闻名遐迩。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有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早期由河湟流域中心区向西、向南发展,曾南传至四川北部,对后来的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产生影响。中晚期则往北、向西传播,曾发展至新疆东部。

如今,在马家窑文化遗址回望历史,它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斑斓大门,不仅勾勒出远古辉煌的彩陶艺术,更向我们展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民族真实存在的早期文明的辉煌,并渐次向西传播,使原始狩猎方式逐渐转变成定居的农耕文化,初步具备了文明社会开始形成的基本标志。

鸟瞰马家窑遗址

 

庄稼地下藏着史前风华

甘肃兰州以南的临洮,洮河由南向北汇入黄河。洮河两岸,距今5000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闻名的马家窑文化。9月7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寻根五千年中华文明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大型融媒体报道组一行从临洮县出发前往马家窑遗址,追溯遗址背后的“文化密码”。

车子向西南方向一路前行,约20分钟后,一座刻有“马家窑遗址”的石碑映入眼帘。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专家委员会顾问、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带领下,采访团一行沿着石碑旁的小路行至半山腰,视野豁然开朗。远处的洮河穿行于平野,旁边的巴马峪沟植被葱郁,马家窑遗址的整体概貌尽收眼底。指着南边方向,郎树德介绍,马家窑遗址南自巴马峪沟、北至祁家沟、东起洮河西岸二级台地边缘、西抵瓦家大山山坡的广大区域,东西600到1200米,南北约1400米,面积约2.19平方公里。近百年前,安特生就在巴马峪沟处发现了马家窑遗址,揭开了沉寂几千年的文化瑰宝灿烂一角。

郎树德讲述马家窑遗址概况

 

如今的马家窑遗址已经回填,静静躺在脚下,上面种满了庄稼。旁边的巴马峪沟绿意盎然,像一条悦动的绿丝绦,横贯两山。宁静、普通的村野场景,让人难以想象百年前这里曾有一场石破天惊的发掘。不过,人们却可以在安特生的《龙与洋鬼子》一书中,重温当时的“盛景”:“向导领着我们一步步登高爬到西坡的时候,我们相当惊奇,我们登高了数百米,肥沃的河谷远远落在我们身后,像一条深绿色的带子;再远望,更遥远的谷地也呈现在眼前,这是我从未有过的经历。我们终于来到一个高地,这里地势高亢,视野开阔。堆土中,彩陶的碎片随处可见……”

沉睡已久的马家窑文化向安特生展示了自己绚丽色彩的一角,这让他兴奋不已,在随后发表的《甘肃考古记》一书中,安特生总结:“甘肃考古,为期二年。足迹所涉,几及甘省大半。所得结果,颇出意料所及。”

旋涡纹双耳彩陶壶

 

这份“惊喜”在随后的岁月吸引了不少考古学者的注意。继安特生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著名学者裴文中、顾颉刚等专程考察马家窑等遗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命名了马家窑文化,经过几代人的接续研究,马家窑文化分布范围逐渐被勾勒出: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及六盘山,西至河西走廊与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茂县、汶川一带。

因为都有彩陶,且在文化上存在某种相似,马家窑文化似乎自出生起就和仰韶文化捆绑在一起,关于他们的争论也此起彼伏。郎树德说,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类认为这是甘肃中部独立起源的本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仰韶文化的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家窑文化是继承仰韶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不过,比较清晰的是,河西走廊的马厂类型文化因素,被后来的四坝文化所继承。在甘肃的整个青铜文化时期,彩陶始终绵延不绝,马家窑文化对后世仍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田园牧歌从这里飘起

位于洮河流域,马家窑遗址拥有黄厚土地。大河冲积平原、河水冲刷形成的台地、丘陵岗地,地势开阔,土质肥沃,再加上温暖的气候,这里适合农业耕作。

指着遗址远方的洮河,郎树德将远古的生活图景徐徐道来。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多数分布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马兰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古老的先民依河而居,并进行农业种植。1977年东乡林家遗址,出土了成捆带秆带穗的碳化稷及大麻籽等,许多遗址出土的大型瓮罐中,储藏有粟。由此看来,粟和稷应为马家窑先民主要的农作物,这也说明中国北方史前文化,粟作农业区包括了黄河上游地区。

彩陶

2014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队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对马家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近2000平方米。在这里发现大量陶片石器、骨器、动物遗骸,以及大小各异的房屋遗址,灰坑、灰沟、陶窑、祭祀区。这也为勾勒先民生活场景,提供更多详实证据。

“考古人员在当地还发现了少量的精致捕鱼工具、石球等,这说明马家窑文化时期的狩猎采集活动是一种辅助性生产。”郎树德还提到,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手工业有石器制造、纺织和制陶等。这些都说明马家窑文化先民已经从对自然的攫取过渡到生产经营阶段。

马家窑遗址

 

生产水平的提高,使得粮食充裕起来。为了保存粮食,先民房屋附近还设有存储粮食的窖穴。不过,当时的房屋造型却迥异于今日。郎树德说,当时马家窑先民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平地起建的房屋,在东乡林家和永登蒋家坪遗址曾发现了分间房屋。“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三种,以长方形房屋较为多见。长方形、方形房屋面积一般在10平方米—30平方米之间,屋内中部偏前有圆形火煻,门外常挖一小方形门道。”圆形房屋多为半地穴浅坑,进门有火煻,复原形状推测立面呈圆锥形。

此外,马家窑文化的墓地在住地附近,往往位于比遗址更高的山坡上。盛行公共墓地,大多为土坑墓,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以长方形居多。晚期发现有木棺等葬具。“墓葬内一般都有随葬品,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以陶器为主,少数随葬粮食和猪、狗等家畜。随葬品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着差别,并且越到晚期差别越大,有的随葬品甚至多达100余件,而有的却一无所有。这种贫富差距的增大,深刻表明社会的分化加剧。”

千百年来,文明火种绵亘在这里,人们依河而居,放牧耕作。对于马家窑文化的更多谜底,或许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马家窑遗址航拍图

 

彩陶之巅 千年的艺术风华穿越而来

马家窑文化以发达的彩陶著称于世,在仰韶文化的影响下,甘肃彩陶从马家窑文化开始,进入灿烂辉煌的鼎盛阶段,成就达到了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彩陶比例一般占陶器50%以上,有的遗址多达90%,除日常生活使用之外,还大量用作随葬品。器型繁多、陶质坚固、器表光亮,彩绘线条流畅细致、纹饰繁缛精细,风格绚丽而典雅,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临洮县博物馆,人们可以看见大量从马家窑遗址发掘出的彩陶。漩涡纹彩陶双耳壶、弦纹彩陶双耳瓶、漩涡纹彩陶双耳罐……橙黄色陶体上,这些千年前的艺术纹饰放到现在来看,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彩陶纹饰演变

先民们将生活周围的动植物的形象,艺术化绘制于陶器上,留下文明密码。如今,人们通过这些图纹,不仅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和敬畏,也能感受到当时生产生活方式的气息。

郎树德介绍,早期年代,马家窑彩陶多为橙黄陶,浓墨重彩,兼有少量白彩。大面积彩绘、通体彩绘及内壁彩绘较为盛行。纹饰以水波纹、漩涡纹最为多见,比如,在马家窑遗址出土的漩涡纹彩陶双耳罐,充满了漩涡纹。彼时,以河流百川为描绘的主题,成为这一时期纹饰的突出特点。“不少彩陶上都绘有浪花翻卷的纹饰,表达了人们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之情,生生不息的黄河为世人瞩目的彩陶,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工作人员正整理彩陶

 

除了水波纹、漩涡纹,还有网格纹、平行线纹、同心圆纹,以及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蛙纹、蝌蚪纹、舞蹈纹等。到了中期年代,半山彩陶胎体轻薄,器型浑圆饱满,图案富丽堂皇。红彩与细密锯齿纹的大量使用,是半山彩陶的两大标志,也是将彩陶艺术推至巅峰阶段的重要元素。晚期年代,马厂彩陶又逐渐回归于单色黑彩,但却流行红色陶衣。器类较前复杂多样,纹饰图案多有创新。

如果以时代坐标,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在甘肃彩陶迈入鼎盛时,同时期的全国其他地方,如陕西、河南等地却都陷入了彩陶的衰落期。这是为何?“我想可能因为甘肃东部地区还是属于黄土高原,它和河南、陕西的地理条件不一样,它相对来说海拔高、山多,是一个比较闭塞的一个地方。马家窑文化前,中原地区的文化可以不源源不断地进来,但当马家窑文化成为一个以本土地域为特色的‘强势集团’后,陕西的龙山文化就再也传不进来。正是这样的缘由造就了它的彩陶繁盛期,前后大概延续了一千年左右。”

内彩变体人面纹彩陶盆

 

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家窑文化是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如果把视野放宽一点,会发现马家窑文化在早期中国的对外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就提出,在丝绸之路,就有彩陶之路。他认为“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学者刘学堂在《史前彩陶之路终结“中国文化西来说”》一文中,也提及了马家窑文化的交流作用。他说,史前彩陶之路最早可以上溯至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初期。彩陶文化传入甘青地区后,再度复兴,创造了西北甘青史前彩陶新的辉煌,并积蓄了继续西进的力量……在而后西渐过程中,彩陶文化沿途不断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逐渐形成新的地方性的考古文化。

宇宙洪荒,岁月连绵,沿着史前彩陶之路,黄河流域的居民携带着独特的彩陶艺术和其他农业文化要素,艰难跋涉,最终将中原远古文化与古老的西域文化融为一体,展示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