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彧希
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拉开帷幕。本届运动会不仅是中国和世界的大事,更是全球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大事。
无论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氢燃料“飞扬”火炬,还是赛区近千辆燃料汽车集中运行,都必将成为氢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而为这些车辆提供加氢、电堆、系统等的企业,更是铆足了劲儿,要把本次冬奥会作为比拼技术亮实力的一次最大“秀场”。“秀场”之上,超百辆“四川造”氢燃料电池客车格外亮眼。
克服极寒天气 “氢松”可跑600公里
饰有蓝色条纹的车身上喷涂着“H2氢动力”,“氢氢”松松可跑600公里——随着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帷幕,由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107辆氢燃料电池柯斯达客车正式亮相。
该批车辆采用的是丰田汽车与亿华通合作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由74KW氢燃料电池和70MPa高压储氢系统组成,可储氢8KG氢气,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上述高压储氢系统由成都亿华通研发制造,采用了70MPa铝合金内胆碳纤维全缠绕三型气瓶,具有压缩能耗少,充放速度快、安全可靠性高等优势。
根据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发布的《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赛前)》公开数据,本届冬奥会赛时交通服务用车中清洁能源车辆(非传统能源)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4.9%。其中,氢燃料车共有816辆,占比接近20%。这是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场景。
以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为核心的亿华通,承担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中“氢能出行”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项目。据了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投运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亿华通系统供货比例达到90%以上。
“氢燃料电池车具有无污染、长续航、低温性能优越等显著优势。”成都亿华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服务于冬奥会的氢能汽车车型覆盖公交车、团体车等,以团体车为例,单次加氢时间在10—15分钟,续航里程约为500公里,单次加注可保障车辆正常行驶一天。
冬奥会比赛时的极寒天气以及山地行车场景是两个主要的难题,如何解决?亿华通专门组建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冬奥测试赛期间,搭载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的80辆汽车在-20℃环境下,运行性能良好,燃料电池低温启动、雪地爬坡、续航等主要考核内容均符合冬奥测试要求。”该负责人说,该氢燃料车可实现-30℃极寒低温启动和-40℃极寒低温存放和停机自动保护。
“在严寒地区,氢燃料车辆的绿色环保超越了燃料车,又超越了纯电动车,它会更加舒适,续航里程更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说,“氢能燃料电池的应用也需要制氢、储、运等全链条,制氢也需要用可再生资源,因为要实现真正的绿色,就是从源头开始,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大规模地使用氢能燃料交通,这是前所未有的。”
氢能产业可否借势迎来春天?
本次冬奥会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能否持续“发酵”?
“在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成都亿华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作出上述判断。冬奥会结束后,车辆将转为当地公交车、团体车等继续使用,配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可靠性、耐久性将得到根本性解决。“2025年前后,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经济性将与纯电动汽车相当,市场化进程将加速推进。”
据了解,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已经正式启动,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南、河北城市群首先展开示范运营,到示范运营期末,仅五大城市群就累计投入大约3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而在四川,丰富的绿色可再生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成为发展氢能产业的底部支撑。
四川地处西部地区,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形占比达到90%以上,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公路来完成。2020年,全省公路货运周转量占比6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公路客货运单位周转量能耗明显高于东中部平原地区,全省公路运输碳排放占综合交通全行业碳排放总量的81.8%。”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范林强说。
打通“绿色低碳化水平不高”的“堵点”,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四川视野。去年11月30日,由川渝两地共同打造的成渝“氢走廊”正式启动,总体规划了两条城际线路和一条直达干线。与此同时,川渝两地已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聚集了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其中不乏行业及细分领域龙头。
根据规划,川渝两地将在2年内将分批在“氢走廊”投入400辆氢燃料物流车,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同时在凉山、攀枝花、雅安、潼南、长寿等地建立氢气供应基地,打造立足成渝、辐射西部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高地。
“我们也坚持‘点-线-面’发展战略,以燃料电池商用车为突破口,率先在氢能产业基础较好的北京、上海、张家口、成都、郑州等地进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示范推广。”北京亿华通相关负责人说。
而根据《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我省将重点围绕成渝氢走廊,发挥成都氢能产业发展核心作用,充分利用成都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创新中心、检测中心、应用中心优势,带动内江、资阳、自贡、乐山等沿线城市氢能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及汽车零配件、氢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